50多歲的陳女士表示,因為清遠市面很少有賣太極球、太極扇等健身商品的商店,所以一起鍛煉的朋友通常要子女在網上購買。如果有一家店鋪可以幫忙找到價格便宜、質量好的商品那當然是件好事,起碼方便了他們這類還不會使用網絡的人群。
也有部分受訪市民表示擔憂,李小姐就是其中一名。她說如果有網購高手幫助挑選到價格便宜、質量又好的商品當然是好事,因為貨比三家很需要眼力,更何況研究分析賣家的信譽不是簡單的事情,就怕代購商本身也沒什么信譽,和賣家串通好坑買家就麻煩了。如果商品價格不低的話,即使是自己挑選的賣家,并聯系好了,也擔心代購商騙訂金。政策:目前還沒有相關政策規范此行業
市工商局登計注冊科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據他了解,目前市局還未接到這方面的登記咨詢。針對一些網店、網絡代購店等新生行業,工商部門也在研究管理政策,但現在還未有相關政策出臺。正因目前這類行業在政策管理上還存在一定的空白,無論是網上店鋪還是網絡代購店鋪,如果消費者遇到假貨、次貨、貨不對板等引起糾紛都比較難處理,此時商家的信譽非常重要。
針對網絡代購這種以預付款的形式進行交易的行為,市民要進行大額商品交易時要加倍小心,最好雙方簽定書面協議,明確出現商品質量、商品維修等問題時由哪方負責,以免引起糾紛。
網絡購物,一個越來越時興的購物方式,比一般數鈔票耍信用卡來得“潮”,如今卻以另有一種貌似“懶人”的方式衍生出來,讓這種網絡虛擬的“潮”,平添一份讓大眾更可觸摸的實在。這種所謂“懶人方式”,就是網絡代購,說白了,就是“無論你網上看好什么,我幫你上網買。”近日,記者在市區的小巷里,發現了據說是我市“首家”網絡代購店。
現象:網購衍生出來的網絡代購
“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一間以“網上淘寶代購店”為名的小店悄然出現在清城區北門街的一條小巷內。小店代充移動話費、銷售日常用品、提供掃描打印服務,但據劉老板介紹,開店的初衷是為客人在代購網上商品,并提供財付通、支付寶充值服務,開張半年就已代購了近300件商品。
劉老板是位“80后”,由于經常在網上掏東西,只有兩年網購年齡的他已經是網購熟手。經常幫朋友在網上買東西后,他發現代購存在一定的市場,就開了一間小店,做起了代購生意。“生意好時一天能做十幾筆,但生意不好時也只有一、兩筆。”劉老板告訴記者,目前在清遠,以實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