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要談的是在剛才的基礎上,讓我們非常樂觀的爆發式的成長。無論是價位,還是使用習慣,還是用戶群。
剛開始移動互聯網是一批高端用戶用工具型的東西。然后越做越便宜,很多人開始使用了。再下面,更多人要有更強烈的使用習慣,不止是買一個千元手機,而是每天用App,在上不同的網站。這是我們看到的滲透。滲透已經開始發生,剛才我們談到的Q1到Q2,Q2到Q3,App的使用大約有7倍的成長。
我們認為今天跟兩年前最大的差別,就是兩年前針對的是5千萬到7千萬的高端用戶。現在的2億用戶里,大約有1億3千萬已經不能算是高端用戶了,也許還是年輕的,也許是學生,甚至可能是藍領等等,都在用戶群里面。這1億3千萬和未來的3千萬,明年底如果有5億移動互聯網用戶,這里面的4億3千萬,他們需要什么?他們的需要跟兩年前不一樣,兩年前是工具型的,以PC為主,慢慢向移動轉移。今天的用戶需要的是四個事情,簡單、有用、好玩、暢快。
簡單,比如說PaPa產品,最近一天有上萬的下載和注冊,就是照片加語音,一句話講明白,一分鐘可以學會怎么用,很可愛、很有趣的產品。
有用,上網快鳥也是一分鐘解釋清楚,可以幫你省一半的流量。
左下角的Sirt,你可以跟它講笑話。如果你沒有看段子的話,你可以用iPhone跟它講一些話,讓它講笑話,這是最好玩的地方。還有很奇怪的地方,像昨天微博上傳的。
右下角是剛才講到的唱歌,讓你感覺到歌星的體驗,唱得不好的人感覺自己唱得不錯。其實3億用戶需要的是這些東西,不是需要特別高端的工具,基本上就是簡單、有用、好玩、暢快。
移動社交化互聯網前途無限
在這樣的發展中,我們認為社交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產品很快蔓延、滲透到2億、3億、5億的人群里面,社交是非常重要的。馬總談到如何用微信、QQ或者新浪微博使產品達到很快的傳播。兩年前,這個機會看來是被新浪和騰訊成功地做到了綜合社交的平臺,但開發者不用擔心,就像美國還有很多機會一樣。我們可以看到過去一年開始了一些相對垂直的社交產品,比如說興趣社交、荷爾蒙社交、商業社交。今年從音樂的領域、圖片的領域、郊游的領域,還有視頻的領域、語音的領域、購物的領域都在發展越來越多的垂直社交。這意味著社交將繼續走垂直化的道路,而且我們還有很多機會。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社交鏈,我們可以完全用騰訊和新浪的社交鏈,讓我們得到更好的發展。
如果各位對開發社交有興趣的話,我們對社交的領悟是下面四句話,我們認為一個好的社交產品應該能夠直指人心,讓人感到溫暖和需要。第二是針對一群人,讓他們能夠沉迷和寬熱,不要只是針對你認為他們有需求,而是一批可以描述出來的人。我們希望產品是有持續性的。最后,我們希望用戶行為很重要。如果行為完了就走了是不行的,行為要可以沉淀為內容,才可以給社交領域帶來可持續化的優勢。
O2O趨勢:線上快速發展或線下埋頭苦干
大家都談O2O,去年我們也談了O2O。O2O在國外看起來是即將要爆發,所以應該讓我們充滿著期望和信心。有O2O幫助美國人打車,幫助美國人打廣告,這些都已經移動化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在跳進O2O的時候還是要考慮中美的差別。游戲上的中美差別不是特別大的,更容易接受游戲或社交。但O2O是不一樣的,我們的用戶都很前衛,都很能夠趕超美國人。但是,我們在線的商家,那些雜貨店、餐館,他們并沒有準備好,他們不像消費者和用戶那樣準備好了。在美國是不同的,美國的商家有非常充分的準備,可以跟移動互聯網的用戶接起來。O2O本身就是Online的用戶接上Outline的商家的行為。在中國,因為商家不是那么成熟,這方面有一定的挑戰。
現在可以看到的兩種趨勢,一種是線上的快速發展。我覺得無論是布丁或者是酒店管家,這類產品都是線上發展很快。但這類產品面臨同質化的問題,別人如果也做怎么辦?因為里面只有線上,沒有線下。右邊是線下的行為,到家美食匯是很有趣的例子,做了線下送餐的服務,他們用了非常辛苦,但非常有競爭優勢的方式,一旦做成了,可能跟京東的做法有點像。就是如果你做了送餐的隊伍,然后再跟每個商家接觸,他們對互聯網不懂,沒關系,我來幫你解釋,我來幫你做。如果你愿意走得這么深的話,那是可以做成O2O的,只是成本比較高,發展比較慢。
開發者最關注的移動盈利模式
最后我想講的是到底怎么賺錢。我們可以看到在互聯網上,基本上有四個商業模式。第一個是靠入口或者門戶。第二個是靠游戲或者虛擬貨幣、虛擬道具。第三是靠商業服務。第四是靠廣告。毫無疑問,移動互聯網也會走這四步。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已經有一些公司成為了所謂的入口,無論是騰訊、360、豌豆莢、91等等,他們已經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入口。未來當然有更多的機會。
我們對游戲非常樂觀,收費模式跟PC是很像的。
第三是商務,我們比較擔心,但我們覺得遲早要突破,大家繼續努力。
最后是廣告,未來會非常光明,只是可能要再等一下。
先談一下游戲。游戲是大家最理解的,在座各位很多人是開發游戲的。我們聽到蔣總、馬總對游戲的分析,都非常樂觀,我們也是一樣。這里有兩個例子《望仙》和《世界online》,月收入都達到1200萬以上。這些產品的特性是越來越漂亮,越來越有3D的效果。
在游戲領域,很多在座開發者都說游戲就要做國外,要做iPhone、iOs,安卓不能掙錢,我們要做出一個預測,就是安卓很能賺錢。對一個游戲開發者來說,一定是安卓帶來更多的機會。這不代表你不可以做iPhone,但安卓更好。
我們看到的是安卓的用戶更多,可能從3:1到5:1,跟iOs相比。右上角是up值越來越樂觀,剛開始比較落后,現在越來越好。左下角是收費能力,iOs有很多收費比較麻煩的地方,希望未來可以結果,但過去需要雙種貨幣的問題,讓它的付費行為在中國用戶里面比較難產生,國外用戶是另一回事。右下角是開放體系會提供更多的空間。在國外,我覺得iOs的審批過程是非常頭疼的事情。有沒有人覺得iOs審批太長了?同不同意?只有幾位嗎?我見過的每一個人都抱怨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給我們帶來了麻煩,但長期來說,冗長的審批會讓游戲的開發和更新變得更慢。在國內,如果你要做一款游戲,有很多渠道可以做商店,在安卓上有四五家很大的商店,從大公司,騰訊、360等等,一直到小公司,到91、豌豆莢應用會,有很多市場可以用。安卓上可以讓你更容易地把流量拉過來。很多網游是需要可預測的每一天、每一個禮拜用錢買來用戶和流量,把這些流量放到一批服務器上面。這樣的動作在安卓上遠遠比在iPhone上好做。因此我們對安卓更樂觀。這里如果明確地說一點,應該是說我們對iOs樂觀,對安卓更樂觀,而不是說iOs不好。
在創新工場,我們剛剛講了很多預測,我們不是分析師,也不是預測師,我們到底做了什么?講了很多話,預測對了或錯了,很多人說是空話。你可以看到從2009年到今天參與的項目。你可以看到我們的投資和預測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們跟大家分享,如果你認為我們的預測是準的,我們的投資還是不錯的。當我們談到安卓的生態系統和工具的時候,安卓的產業鏈是我們的投資項目。后來我們談到游戲,從單機到異步社交,慢慢有網游的風格和更高質量的3D趨勢,我們投了一批移動游戲的產業鏈。我們剛才談到的O2O,我們分析了不同的O2O,一年半以前,我們認為旅游是相對可做的O2O,因為有藝龍、攜程這樣的公司教育了很久。我們對O2O有很大擔憂,但可以垂直的一個領域一個領域的做,我們做的大部分O2O是旅游領域的。右下角,社交進入了垂直化的,尤其是特殊的垂直人群的社交,我們也投資了若干個這樣的公司。
很多人再下面你們怎么看?我們也在探索,有很多不同的方向,這里有幾個例子,比如語音和音樂、視頻在移動互聯網扮演的角色,一些更多的垂直社交,還有云的服務和工具,可能還有B2B的機會。我們也還在探索中。如果你們想要猜我們心里怎么想,看我們投資什么項目是最好的方法。
總結
我們今天看到的五個現象或者對未來的五個看法。首先,我們認為今天我們非常開心地進入了2億互聯網的時代,我們認為明年底會進入5億互聯網的時代,真正達到普及。過去用6倍的速度達到了2億用戶,將來會用再6倍的速度迎進下3億的用戶。
第二,我們認為社交非常棒,可以讓產品傳得非常快,未來會以垂直人群的、娛樂化的社交來發展。
第三,我們認為游戲依然是毫無疑問的賺錢、貨幣化的最好的,甚至可以說是唯一被證明的領域,我們認為明年會有好幾個每月四千萬收入的游戲。這是非常大的數字。我們也認為整個產業鏈會超過50億。
第四,我們認為O2O未來會改變中國,線上、線下一旦連起來,這是巨大的爆發式的力量。我們擔心O2O的線上商家是否準備好了。這是慢慢的過程,從準備好的領域,例如旅游類的,慢慢地發展。
最后,我們認為如何讓每個人連接上世界,讓社會傳播達到最優,最主要的渠道,未來的渠道和工具更多的會是移動互聯網,而不是PC。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