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置身于“被VC綁架的商業世界”之外,奉行強大而自成一統的生存邏輯。它們是反周期生存的樣板,猶如沙漠中行走的駱駝,持久、緩慢、穩健。昔日狂飆的悍馬被遠遠甩在身后。
駱駝企業依靠自己的積累,滾動發展,它們在成為細分市場的領導者并且穩健盈利之前拒絕VC投資。
在引出駱駝公司之前,我們有必要簡單了解一個被某些主流VC奉為圭臬的商業觀念。不認清VC之毒,很難看清駱駝的價值。
VC言:“小規模基礎上的盈利沒有意義,速度比盈利重要。先以大資金猛投入,在‘燒錢’中快速做大規模占領市場,所用手段包括低價格、鋪廣告、圈地搶資源。依靠大規模把單位成本降到最低,同時抬高對手的進入門檻,掌握定價權,最終勝出”
仔細想下你會發現,VC鼓吹的是一個“資本在商業競爭中成為主宰力量”的“陽謀”:規模與速度重于盈利,你需要很多錢。這是玩這場游戲的門檻。大多數拿到VC的企業會拿到一份隨之而來的時間表:什么時候燒掉多少錢,拿到多少用戶,打下多少市場份額,擠死多少家對手。
這套資本邏輯很強大很有效,但它會產生兩個容易被人忽視的結果:
第一,低價傾銷和對規模的崇拜直接導致“免費”成為游戲規則。這在與VC幾乎同步發展的互聯網尤為明顯。一旦“免費”成為主流,這個市場就有了一道只有大把鈔票才可能填平的巨大門檻。不拿VC就不可能立足,VC成為所有玩家的衣食父母。
第二,根基不牢,高速擴張。委婉點說,叫先做大再做強。直接點說就是,不求利潤,打造資本支撐下的虛假繁榮。更有甚者,創始人與VC聯手,商業道德底線淪喪,鑄成大禍。
創投界,被VC催肥的悍馬是一份很長的名單,《創業家》曾多次追蹤報道過的PPG、ITAT在此范疇,博客中國、炎黃傳媒、所有一夜暴富又一夜墮落的SP、橡果等等也屬此例。
不要VC會死嗎?在當今世界,一個創業者能憑一己之力,獨活下來而且活到偉大嗎?我們要感謝一群企業,它們用自己的故事給了我們答案。霸王、九陽、志高、網盛、維也納酒店、愛國者、美特斯邦威⋯⋯這些企業自出生之日起,就與VC無緣。它們拒絕資本邏輯,甚至在與VC支持的對手的較量中勝出。過去十幾年中,它們猶如沙漠中行走的駱駝,持久、緩慢、穩健。這群“駱駝”公司讓我們見識到了一個“被VC綁架”之外的世界。
駱駝企業依靠自己的積累,滾動發展,它們在成為細分市場的領導者并且穩健盈利之前拒絕投資。資本沒有能力改變它們的生存邏輯:
● 利潤比規模更重要,尤其在企業成長初期;
● 要靠高品質和口碑而不是廣告拉動銷量,以此在對手強營銷和強品牌的打壓下生存;
● 要有極強的成本控制力,以自有利潤作為下一步發展資金;
● 量入為出,不急于搶地盤,搶天下;
● 創始人家長式作風極強,一股獨大以保證控制力;
● 不單純追求數字指標,不對外界壓力妥協。
當全球經濟進入蕭條期,被VC熱捧的企業上市腳步基本停滯。而一批駱駝公司成為上市主力和中國經濟的熱點。《創業家》在五個不同行業選出五家“駱駝”企業進行研究和實地采訪,它們分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