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五:政策紅線 嚴守還是試探
2009年上半年,Twitter已經被國內外媒體炒得火熱,微博客的春天似乎到來了。但是到了8月,似乎正是應該由春天走向盛夏的國內微博客網站,突然遭遇政策寒流,幾乎統統停止服務。國外的Twitter被屏蔽已屢次發生,而飯否、嘰歪、嘀咕等用戶數量都不小的微博客網站也沒有幸免,有的是被屏蔽,有的是在管理部門“提醒”后主動停止。
實際上,早在被迫停止服務前,就有一系列輿論的征兆暗示了風險。像微博客這種內容生產成本很低、上手很快、病毒式擴散效果非常強的媒體工具,在央視大火、綠壩軟件等事件中都充當了第一報道者的顯眼角色,但又未被納入媒體管理體系之中,在面臨一系列敏感事件的輿論環境下,被強制管理則順理成章。飯否創始人王興也認識到,“做互聯網媒體應用,和相關部門的溝通是必須的。”
在飯否停止服務1個多月之前的一次半公開活動上,互聯網評論家、北大副教授胡泳就私下提醒王興,最近輿論監管比較緊,應該注意和監管部門的溝通,當時王興確實表示認同,但沒有表達具體的措施。事實上,當時的飯否已經成了“綠壩”等話題熱議的策源地之一,國外的Twitter上此類話題更加泛濫,隨后一個多月,就發生了這些網站紛紛遭到屏蔽的事件。王興表示,“正在積極公關,但近期不太可能恢復”,不過團隊并沒有解散,未來還要做下去,但損失已經不可挽回。
損失不只是關閉服務后用戶的流失、聲譽的影響,更可能給競爭對手創造機會,不僅當了先烈,還給別人做了嫁衣。新浪微博客就在此時頂風啟動,聲勢不小,由于本身一直處在監管部門的管理體系內,有良好商譽,推廣非常順利,沒有受到任何影響。新浪再次重演了當年在博客服務上的后發優勢,其中的公關實力不可小視。
總部在深圳的嘀咕在微博客領域做得也不錯,創始人李松是有過多次創業經歷的“老”創業者,如果說剛剛30歲的王興可能因為疏忽而受到政策風險影響,那李松也許是想到了,但公關的手伸得不夠近、不夠準和不到位。無論如何,微博客集體停服事件,對互聯網媒體領域的創業者都是一個提醒,保持政策敏感度,有足夠的危機公關意識。
其實歷史上和這次微博客停止服務類似事件有很多,并非涉及政策敏感地帶的事情都不能做,而是一定要搞清問題的要害何在。以視頻分享網站為例,如今剩下的幾家基本都納入了監管體系,也已看到盈利的前景。但剛開始時,視頻網站也曾面臨巨大的政策風險。2004年7月,廣電總局頒發《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對包括互聯網、手機、電視等不同終端在內的視頻內容給予了諸多規定。但網絡視頻這一新興產業發展得實在太快,基本上脫離了廣電總局的控制,從惡搞到影片未刪節版的傳播等,致使廣電總局與信產部不得不聯手祭出國有控股的狠招進行整治。
但在當時已經總計獲得超過20億元投資的視頻網站們,綁住了眾多投資商和利益相關者,于是多方力量參與政府公關,最終讓廣電總局及信產部在釋疑此項規定時,做出了既往不咎的答復。新浪早期發展時也有類似局面,8500萬美元的境外風險投資和足夠數量的用戶,讓相關部門不得不重視這種新媒體,為之專門制定或者增加解釋管理條例,最終排除風險。
針對可能隨時出現的政策風險,創業者一定不要試圖去試探政策的底線, 眼光放長遠,而不能為了眼前的丁點兒利益“犯規”,另外還要努力爭取脫穎而出,成為被監管的對象。越是監管部門多、管理條例和解釋、實施細則等出臺慢的業 務,風險也就越大,但機會空間往往也越誘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