鹵鴨家族的交集與平行
鴨還是昔日鴨,人已不似舊時人。
周鵬無疑是周氏家族的驕傲,對周長江來說,弟弟更像一個不愿多談的光環。仿佛不提怕人忘了,而多說又有刺感。
在漢口火車站周鴻鴨的門店里,張貼著兄弟創業情深的專版報道,否定一切坊間有鼻子有眼的傳聞。周長江說:“我們兄弟倆不管是誰的生意,都是我們周家自己的生意,你賺錢我賺錢都一樣!
周長江比周鵬大四歲,兄弟性格迥異。周鵬是家里最小的兒子,沒怎么吃過苦,性格倔,脾氣急躁。
在“兄弟鬩于墻”的猜測剛剛見諸報端的時候,周氏兄弟的母親梁通英曾向上門采訪的媒體證實兄弟之誼:“他們兄弟倆從來就沒有紅過臉,有什么事都是相互商量!痹谥苣傅挠洃浿,周富裕從小就顯現出了生意人的頭腦,在田間地頭抓魚和泥鰍,然后讓哥哥周長江拿到集市去賣。而周長江小時候也會偶爾淘氣,“捉弄”周鵬,把脾氣急躁好勝的周鵬氣到大哭。
周長江現在回憶起弟弟的童年和少年時期,想了半天,沒想起他有過任何天賦異稟的表現!肮φn也不怎么好,考初中的時候,上公辦中學要240多分,我考上了,他就只考了230,只能念民辦初中!敝荛L江說,“但是他的腦子確實比我活!
周鴻鴨公司內部有人見過周鵬,對周鵬印象深刻,“圓滑。一看就比我們這個(指周長江)會來事一些。”說話人表情帶著嘆服,“那不是一般人呢!你想想,他能把企業做那么大。那肯定有他自己的本事!
1996年,周氏二兄弟從重慶合川縣肖家鎮到武漢投奔大姐,此時周家大姐已經開始了最初的鹵菜生意,姐弟幾人同心同德,目標一致,各司其事。
有了解周家兄弟創業史的人評論說,外界傳的神乎其神的“被風投看重的周黑鴨模式”其實并沒有那么神秘。其核心事實上無非還是川人身上的好斗好勝的勁頭!拔覀兂鰜淼臅r候都是貧寒農家子弟,光環那都是后來別人加的”,周長江說。
在一次偶然的情形下,周長江發現有種“饞味鴨”,這種鴨制品不同于市面常見的半片鴨做法,而是將整只熟鴨鹵透入味,賣的相當火爆。周長江動了心思,開始默默研究饞味鴨的配方。弟弟周鵬也采購回各種原材料,和哥哥姐姐一起研制做法。
在“饞味鴨”的基礎上,三姐弟又經過多次試味,調配出了一種新式鹵鴨,鴨源全部采用本地小土鴨,口感麻辣中帶甜。見鴨的味道十分特別,弟弟周鵬靈機一動,“重慶有著名的零嘴怪味豆,我們這個干脆就叫怪味鴨。”
“周記怪味鴨”推出后,立即引來爹爹婆婆們的“瘋搶”。周長江說,現在周黑鴨專賣店中“金牌黑鴨”的原型就是當年的“怪味鴨”。雖然一只鴨的利潤只有一塊錢,但每天100只的銷量,在當時的鹵制品店中已是“大買賣”。周長江說,一年下來,周記怪味鴨的純收入有3萬元,姐弟均分,每人賺了1萬元。這在當時就等于發財了,因為普通打工仔一個月的工資只有幾百塊。
回憶起創業初期姊弟們親厚的情分和充滿希望的事業,周長江還顯得有些激動。
只是,在農村的時候,姐弟四人還能親密無間,現在各有事業生意,反而不經常聚。“要不是過生日過節碰個面,平時連電話都很少打!
知情人士還向記者透露,周家大姐周平現在自己有十幾家門店,自己開廠生產自己賣,店面掛的是“周黑鴨”的牌子,門店裝潢也全部使用周黑鴨統一標準。但是大姐每年每店需要向弟弟周鵬交納2萬元的“品牌使用費”,一年下來約有三十萬!蔽錆h火車站、武昌火車站有幾家時常排著長隊、還24小時營業的“周黑鴨”,其實是周家大姐的門店。
這也是周長江曾采用過的模式,他自己生產的鴨子也曾掛過周黑鴨的招牌。名牌效應是明顯的,掛周黑鴨招牌的確可以不愁生意。但隨著店鋪越開越多,抽取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也開始引發兄弟嫌隙。而周黑鴨日益供貨不及時也讓周長江深感困擾。
據周長江所言,當他決定自己在漢口火車站開一家稍大的門店時,周鵬建議大哥自己做一個牌子單獨經營。周長江接受了弟弟的建議,一不做二不休,將周黑鴨招牌通通更換為“周鴻鴨”。從此大路朝天,各走一邊。這便是周鴻鴨的身世。
據說后來周鵬又改變了主意,想讓大哥重新換回招牌,繼續使用“周黑鴨”品牌經營店鋪。被周長江回絕。
對于坊間傳聞的兄弟罅隙,周長江未作表態!爸茗欨喪俏易约旱呐谱樱瑢幙勺龅锰濆X,我也要搞自己的事情。周黑鴨再賺錢,那不是我的牌子,這就像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名字,是吧?”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