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高中畢業生,一個從來沒有想過當老板的人,在無奈的情況下選擇自我創業,結果竟出乎意料的好。
郭大寶是安徽蕪湖的農家子弟,曾當過兵,1995年來深在一家信息公司當職員。1999年底,他所在的深圳某證券信息企業宣告破產。郭大寶被迫下崗,此時他已34歲。他的愛人在超市工作,月入不過1500元,女兒僅一歲多,郭大寶下崗后政府發給他的每月最低保障金400多元,夫妻兩人的工資加起來幾乎不夠養孩子。然而,壞運氣還在繼續,郭大寶下崗10個月后愛人也下崗了。那陣子,郭大寶天天翻報紙找工作,他也多次去過人才大市場,一個高中生,年齡又老大不小的,沒人肯雇他。郭大寶很感激市勞動局,當時市勞動局給下崗職工每人提供三次免費培訓,課程有美容美發、餐飲等技能培訓,也有自我創業。郭大寶進了創業培訓班。
7萬元創業
郭大寶有兩個特別要好的老鄉,一個事業有成,另一個在深圳塑料行業多年,手里正有一個好項目。朋友都勸郭大寶自己干。有錢的朋友出資7萬元,另一個朋友提供項目信息,由郭大寶具體操作。郭大寶朋友手里現成的項目就是專為出口高檔鞋訂做鞋模。據郭大寶朋友提供的信息,當時僅東莞長安有一家臺資企業生產這種鞋模,最大的用戶也在東莞,是一家位居世界前位的臺資鞋廠。郭大寶直接找到這家臺資制鞋企業,郭大寶沒想到,出面接見他的竟是企業總經理和七八個企業主管。大家圍著一張長條桌談事的時候,郭大寶的腿一直在發抖,在這之前他并沒有見過鞋模,手上也沒現成的產品。郭大寶只記得那位臺灣老板說:“我不管你怎么做產品,只要東西好,價格合適,交貨及時,我就會買你的貨。”正是這句話讓郭大寶看到希望。郭大寶和朋友合伙的企業是深圳市群博實業有限公司。起初他們買別人的產品,再賣給臺灣老板,由于量小,賣價并不比別人低多少,臺灣老板還是買了他們的貨。與這家臺灣大企業做成生意為群博帶來了信譽。群博實業和一些小規模企業談生意時,對方一聽說那家臺資大廠都是群博的客戶,也就跟著訂了貨。第一個月,郭大寶們就賺了1萬元,接下來三個月價格控制得不好又賠了。接連三個月每月賠8000元。朋友有點想撤資,郭大寶問大舅子借了3萬元繼續干。三個月后生意開始好轉。郭大寶正式買了設備,在公明鎮租了廠房大干起來。三位朋友也各自明確了股份,郭大寶是第二大股東。如今,群博實業已經是業內較大的鞋模供貨商,每月鞋模訂單達30至40萬元。挑戰環保餐具
2002年報紙上一片“禁白”聲,郭大寶被環保餐具的巨大市場需求所吸引,開始研制環保餐具。兩年多過去了,許多環保餐具企業撐不下去了,郭大寶的環保餐具產品卻一點點做大。郭大寶做環保餐具一開始就著眼于技術的研發,想方設法降低成本而不是忙著擴大規模。在做環保餐具的同時,他也開始生產雞蛋、蔬菜托盤。他的銷售路線是農村包圍城市,到農村、農戶的家里去銷售托盤,蔬菜托盤則委找代理公司銷售,群博實業生產的托盤已經進入深圳的許多大超市。回首4年的創業經歷,郭大寶感嘆人的潛力無窮。記者在這位被迫走向成功的創業者身上,看到了創業帶給他的自信和快樂。而只須四年,他不僅解決了生存問題,而且創辦了一個擁有200名員工、年銷售額過千萬元的企業。
解密溫州商人發家史:一無所有到8000萬家產
溫州人之所以是中國最會賺錢的群體,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盯住別人沒發現的賺錢機會,從無到有、由小變大,一步步將生意做大。
有一個溫州姓李的老板,從一無所有到8000萬元家產的發跡史,就能夠充分證明這一點。 溫州人之所以是中國最會賺錢的群體,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盯住別人沒發現的賺錢機會,從無到有、由小變大,一步步將生意做大。有一個溫州姓李的老板,從一無所有到8000萬元家產的發跡史,就能夠充分證明這一點。
當初,李老板一無所有,窮得連件像樣的衣服也沒有。當看到別人做生意,賺大錢,過上好日子時,他眼熱了。但自己沒有本錢,咋辦呢?左思右想,毫無辦法,他就到處走走,看看有沒有出路。這一走,就走出了一條路來。
他發現,城里人開始講究了,居室都布置得很好,清潔衛生每日都做,比如拖地。一塊布抹地很費時費事,如果改用棉質拖把,那就方便簡單多了。制作棉拖把有何難呢?于是,他就四處去打聽,看看能否弄些材料,結果,他在一家大棉紡廠的垃圾堆里,撿回了許多廠家丟棄的碎棉布條。他便利用它們,分理出來扎成各種拖把。拿到街上試銷,每把可賣到2元錢。對,就先干這個無本生意。于是,他便放手干開了。一年之后,他居然積蓄了500多元。
有了這500多元,他便考慮,怎樣才能迅速致富呢?想來想去,還是覺得利廢這一行最有搞頭。于是,他又改變了只扎拖把的單一產品結構,東借西湊,弄了點資本,購買了縫紉機。他把撿來的破碎棉布中稍大的布塊,拼縫成童裝,細小的,便扎拖把。這樣干了半年之后,賺了5000多元。
這時候,李老板的眼光放得更遠了。他瞄準市場上毛毯熱銷,專門從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棉紡廠、化纖廠中收購各種邊角料,運回后,篩選分揀,那些大塊的制作成童裝;細小的,不再制作拖把,而是剝理成絲,紡成絲線,編織成各種毛毯,或者掛毯。
一個高中畢業生,一個從來沒有想過當老板的人,在無奈的情況下選擇自我創業,結果竟出乎意料的好。
比如童裝,每件成本相當低廉,原材料連同人工及各項開支打進去,也不過3—4元,而大宗批發,一般都在10元以上。那些用彩色化纖邊角料編織而成的毛毯,則色彩鮮艷,構圖巧妙,又結實密匝,因此,深受用戶歡迎。產品銷往全國各省。
嘗到甜頭后,李老師又加大投資,擴大生產規模,除了生產加工童裝、毛毯之外,他還把業務擴展到飲食業上來。一年之后,他又開始涉足家電行業。當時,家電市場正在起步,李老板便率先行動,專營日本進口原裝件產品,很快,便賺到了更多的錢,一躍成為千萬富翁。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