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剛剛落幕,《國王的演講》攬下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四項大獎。這樣的結果,恐怕會讓谷歌產品的粉絲們略感失望。就在兩周前,谷歌搜索團隊的工程師預測,本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可能是《社交網絡》,因為它在近期被搜索次數呈明顯上升趨勢。雖然谷歌的預測失敗,但互聯網上的海量數據隱藏著巨大的待開發資源,已成為業界公認的觀點。如果對這些數據加以適當的分析、研究,其用處就不是預測誰獲獎那么“小兒科”了,而是可能對產業發展帶來影響,甚至再造一個新產業。
“IT男”可預測流行病
通過分析某些熱點詞匯的搜索次數、頻率進行預測,并不是新鮮事。以谷歌為例,他們有一款在線的數據服務產品,名為“流感趨勢”,就是通過分析不同地區的網絡用戶對“流感”等關鍵詞匯的搜索次數,來估測該地區流感疫情的嚴重程度。最近幾年來,基于谷歌“流感趨勢”得出的疫情判斷和疾控部門通過傳統手段獲得的信息之間,吻合度非常高。這也成為流行病學界關注的新話題——除了醫生,計算機工程師也能預測流行病了。
基于搜索的趨勢分析,還能成功預測經濟走勢。2009年下半年,有經濟學家發現,美國網民在網上搜索“失業救濟金”或“招聘中心”的次數比年初下降了許多,“汽車”和“房地產”的搜索量有所增長。專家由此預測,美國經濟有望進入復蘇期,不久后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海量數據蘊含商機
讓搜索引擎充當“預言家”,只是對互聯網數據利用的“冰山一角”而已。海量的數據除了用來做預測,更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舉例來說,如果某品牌想在國內幾個大城市搞打折活動,出于利益最大化考慮,他們最想知道哪些城市的消費者對打折最有熱情。網絡搜索的數據表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四個城市的消費者搜索“打折”這一關鍵詞的次數最高。同樣,要想知道川菜、湘菜、粵菜各種菜系哪一種受關注度最高,網絡數據的趨勢分析也能給出答案。
除了關鍵詞搜索,還有大量的數據信息每天在網絡上發布。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在法律許可前提下,掌握的數據信息越多,可供加工、分析的方向也越多,商業價值也越高。正因如此,繼谷歌2006年推出“趨勢”服務之后,百度也推出了類似的“指數”服務,從互聯網公司購買數據分析服務,成為越來越多商業機構市場調研的首選。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