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戴德梁行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臺灣地區房地產投資金額高達1170億元新臺幣,創歷年新高,其中將近八成(885億元新臺幣)為投資型資金,比例遠高于自用型資金。在885億元新臺幣中,臺灣本地投資金額僅為439億,其余446億均為外地投資,外來資本對投資臺灣房地產獲利前景的看好可見一斑,臺灣也由此進入亞洲熱點房地產投資市場的行列。顏炳立指出,由于臺灣融資利率和總體成本相對亞洲其他地區有較大優勢,預計2008年,臺灣的房地產,尤其是商用房地產投資市場將會持續升溫。
由于經濟低迷,臺灣股市的交易和估值也飽受壓抑。近5年中,臺灣股市與亞太區其他市場相比表現遜色,臺灣加權指數僅上升52%,而同期內恒生國企H股指數及恒生指數的升幅則分別高達793%及213%,內地上海A股及深圳A股亦分別攀升122%及147%。
劉大貝認為,眼下臺灣證券市場機會比香港大得多。他分析道,截至2008年2月,臺灣股市共有706家上市企業,市值為1031億美元,雖然其市值較內地滬市和香港股市低,但其平均市盈率僅為13.3%,比內地滬深兩市平均21.9%和26.6%的市盈率低得多。
趕超香港
“趕超香港,或就將從這次開始。”京華三一證券行政總裁劉大貝說。臺灣商界期許房地產和證券業的開放投資來打破兩岸關系堅冰,就像2003年的CEPA給香港帶來經濟騰飛一樣。
至于觀光旅游業,臺灣的前景將一片美好,在旅游資源而言,臺灣顯然超過香港和澳門,“臺灣真是好山好水的好地方。”亞太商務會館總經理謝美慶說。
2003年非典以后,由于大陸觀光客的大量涌入,不僅帶來了香港經濟的攀升,同時也成就了澳門的經濟增長。2007年澳門的博彩收入也高達100億美元。“臺灣跟香港比,真的叫天壤之別,2003年到2007年,臺灣接待的大陸游客連香港的零頭都不及,可香港跟臺灣的旅游人口數差了將近2500萬。”對于臺灣在接待大陸游客方面與港澳的差距,謝美慶慨嘆不已,未來三通與直航的實施給她這樣的旅游業者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她掌握的數據顯示,2005年、2006年兩年,大陸赴臺的經濟交流、觀光人數總和加起來不到30萬人,而從2003年到2007年,大陸游客赴港人數幾乎每年增長100萬人次以上,到2007年已經高達1500萬。對香港來說,最直接受益的是五星、四星、三星,從2004年到2007年香港大量興建甲級酒店,而且在入住率上表現十分優異。大陸游客的個人平均消費是4180元,每年為香港創造了超過600億元的零售額。這樣的業績,無疑令臺灣旅游業界翹首企盼。觀光開放是國民黨第一個政策。在過去臺灣對大陸的觀光客是嚴格限制的,一天只能有1000人去,馬英九任職后人數會增加。
和香港相比,臺灣的產業價值鏈的確長得多。香港主要是金融業、地產業,以及零售業和服務業。而臺灣除了這些東西,還有很好的工業基礎,很好的制造業中心、研發中心,臺灣的第二產業一直比較發達。此外,臺灣農業基礎也不錯。劉大貝認為,在這樣的產業價值鏈之下,臺灣的價值會超越香港。
關于兩岸經濟關系的未來,劉大貝作了很貼切的比喻:“各位都曉得,原子彈的威力是原子的爆炸力,但是核子彈,它是一種核融合的力,所以融合的力量比爆炸的力量大。兩岸經濟經過這樣的融合,它的爆發力是無法預估的,是無可限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