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的經濟理性
我們幾乎可以用經濟理性解釋房地產市場所有的熱門話題、討論和爭鳴,這是毋庸置疑的,正如德國思想家韋伯所說,在這個“除魅的世界”里,不但單一的終極價值已不復存在,各種傳統的權威制度也失去了理據,唯一還具有普適性的只有工具主義意義上的理性化。所以,用經濟理性來解釋房地產市場再合適不過。
房地產市場不僅是一門營銷藝術的路演場所,在它的發源地,在它的意念誕生之初,就已經在多個維度上形成交集:制度與政策/城市與空間/開放與合圍的建筑形態/利益共同體的集成與分散,甚至,細心的商人需要評估創意所帶來的收益與風險。
中國的大建設時代被迫交還到商人手中,這是一個建設的“大時代”,正如部分學者對當下歷史作出的一個正確判斷:中國城市化進入青春期。屈指算來,中國城市化的進程已[創業網m.fswenwen.com]經邁入第17個年頭了,在“不斷增高的亞洲”的外部環境下,中國增高的速度、廣度和糟糕程度都是“當驚世界殊”的--這就是我們為什么要討論經濟理性的根本原因。
經濟理性的要義之一就是“交換”,如果商人看中了一塊地,去找政府談條件,政府會說,這塊地可以給你,但你得把附近的馬路修了、公園建了、綠化搞了。這是商人與政府間的“共謀”嗎?不是,從經濟理性來看,這不過是交換的[創業網m.fswenwen.com]一種方式:北京市規劃要圍繞五環建綠化隔離帶,資金從哪里來?于是,一個交換等式誕生--綠化隔離帶=50%綠化面積(商人投資)+50%項目用地(商人投資的回報)。
為什么會出現奧運地產的概念,道理同樣如此,奧運場館的建設,必然會需要龐大的資金占用量,也是龐大的開發量,商人出錢出力搞場館建設,政府給一定比例的酒店物業權或場館經營權作交換。
它唯一的不好在于:它并非在一個完全市場的環境下完成的交易,甚至于它也不是在一個部分完全市場下完成的交易,恰恰相反,交易往往是在隱蔽的秩序下發生的,因此,交易是否公正與公平,很難得知。
這是一個制度性難題:一方面,即使行使權力的人動機十分高尚,由于他無法掌握許多個人根據變動不居的信息分別作出的決定,因而他也難以為目標的重要性等級制[創業網m.fswenwen.com]定出公認的統一尺度;另一方面,為什么說大建設時代是“被迫”交換到商人手中的?這是在替行政權力開脫責任嗎?事實并非如此,恰恰是因為行政的“權力”是有邊[創業網m.fswenwen.com]際的,甚至于是有邊際遞減效應,越到具體落點和需執行力的時候,就越是虛弱無力,所以,它也無時無刻不傾向于尋找能替代的權杖和職能(你可以稱之為“義肢”),哪怕它很不情愿卻不得不。
地產商人因此脫穎而出,他們接受了這個機遇和挑戰的雙重作用力,他們之所以被選擇首先是因為他們不會與行政方進行權力競爭,另外還能有效彌補行政力量之不及之處。在不用考慮平民態度的前提下,這是一種良好的互動和優勢互補。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4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