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贏在中國》為此制作的特別節(jié)目中,圍繞“投票事件”中所反映的商業(yè)利益面前需不需要道德底線,各方展開了激烈爭辯。
節(jié)目播出的第二天,昨天下午8點多鐘,記者來到了董冰所經營的位于蘇州市迎春路上的一家電動車維修店。只見店里兩三個身著統(tǒng)一制服的員工正在干活,不時有人推著電動車進來維修,和平時并無兩樣,顯然這里的經營沒有受到“投票事件”的影響。來此給電動車沖氣的市民馬先生向記者表示不知道這件事,并對出現這樣的事件感到“驚訝”。“感覺這里的服務還不錯,平時市民來這給輪胎打氣都不要錢,沒想到老板會出這種事。”
隨后,記者隨機采訪了部分蘇州市民。市民普遍對“投票事件”感到很是意外。蘇州市民李小姐說:“當我聽到這個事情經過的時候,我完全震驚了。我完全無法想像一個清華的博士,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最后會做出這種事情。也許在金錢面前,真的很少有人能不受誘惑,但是,他曾經是放棄在清華的工作而選擇來蘇州開修車店的人,無數的人欽佩他的選擇?墒墙涍^這件事后,使我看到了董冰不為人知的另一面,當然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有苦衷,但是現在的他和以往市民心中的形象大相徑庭,不得不令我對他的人格有了重新的審視!
也有市民對董的做法表示理解。市民徐先生說,商場如戰(zhàn)場,特別是像目前中國許多企業(yè)還處于創(chuàng)業(yè)初期。對于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來說,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生存。有時候為了利益,臣服于“商業(yè)潛規(guī)則”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因此,徐先生認為,雖然董的做法存在過錯,但是他“能夠理解”。
董冰“認錯”的態(tài)度
模棱兩可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作為當事人之一,董冰對于“投票事件”的態(tài)度一直模棱兩可。在接受《贏在中國》項目組的調查后,董冰錄制了一段錄相,表示自己的行為“不夠光明磊落”,“玷污了《贏在中國》的整體榮譽和它的公正性”。然而在5月18日,特別節(jié)目的錄制現場,董冰又表示自己的做法符合“商業(yè)理性”。董冰說:“我的想法很偏執(zhí)、很狹隘,我不否認,但是我覺得這是個理性的想法!
顯然這一說法在場內激起了不滿,幾位現場觀眾和參賽選手紛紛舉手發(fā)言,譴責董的行為不道德。同為參賽選手、已進入十二強的李書文認為,沒有看到董冰對自己行為的反思。就此“批判會”升級之際,董冰在現場痛哭流涕表示自己“錯了”。
董冰究竟是怎樣看待自己的行為?昨天下午9點多鐘,記者為此電話聯(lián)系董冰,想預約采訪。接電話的卻是他的助理,聲稱董冰處理業(yè)務很忙,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凌晨四五點鐘,因此現在還在休息,沒法聯(lián)系到,要記者傍晚再打來。在下午1時左右,記者終于撥通了董冰的電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