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中國第二大傳統節日,以滿月之園象征人之團圓,所以又稱“團圓節”,而傳承了千百年來的佳節吃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典型象征,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傳統的習俗沿襲至今,已是年年歲歲月相似,歲歲年年餅不同。月餅已不再是一個食品,而承載的是一種文化、一種情感,它包含了團圓、思鄉、盼歸、相思、親情、友情、愛情、祝福、夢想等各種人類最美好的情感,與此同時,一個100億元的月餅市場也在眾商家的覬覦下誕生了。
由于月餅屬于節日性的產品,生產準備要半年,實際銷售也就二到三個月,而區域性的文化差異與消費特點,又使月餅的營銷更是難上加難。所以月餅被稱為“突然死亡性食品”。但是,由于月餅的技術含量低、生產工藝簡單、同質化程度極高,所以我們看到,月餅生廠廠家、商家、酒店、郵政局和民航都在前赴后繼的來分這一杯羹,甚至出現了“國外的月亮更圓”的現象,比如迪士尼推出了卡通風格的月餅,哈根達斯推出了巧克力冰淇淋月餅,競爭之慘烈,可見一斑。月尚未圓,戰火已起,今秋的月兒究竟會為誰圓呢?
舊政新規將影響市場格局
06年以前,天價月餅、豪華包裝的月餅呈愈演愈烈之勢,資源浪費也好,助長腐敗風氣也罷,總之沸沸揚揚的結果就是國家在2006年6月1日正式頒布了《月餅強制性國家標準》,市場經濟被宏觀調控了一把,不管你是否服氣,你都要按著標準走,今年是舊標執行的第二年,勢必將進一步規范。而新政的出臺又讓一大批月餅被判不合格。原國家標準中規定,醬油等調味料中苯甲酸限量為1.0kg/Kg,在檢驗和判定食品中添加劑指標時應結合配料表中的成分綜合判定,而新的國標中則是嚴謹含有苯甲酸,國家二個標準的打架,將使一些企業因此而受傷。無論是舊政還是新規,這些都將導致市場格局產生新的變化,自然是順標者昌,逆標者亡,預者立,不預者廢。
亂拳打死老師傅
由于月餅市場自身的特點,現在尚無一個完全的月餅領袖品牌出現。而生產月餅的廠家、商家眾多,三六九等的都有,質量、價格自然也就參差不齊,小廠家利用價格優勢,頻頻殺價,甚至有些大一點的企業也分月打折,比如六月六折,七月七折,八月八折等,推廣的手段更是五花八門,“月餅小姐”、“千人博餅”、抽獎促銷、活動促銷、月餅盒里驚現商品房的鑰匙等等,不一而足,在短時間內可謂花招迭出,亂拳頻打,能招架者小有贏利,不能招架者血本無歸。06年,即使大一些的品牌其贏利能力也遠不如前。今年只有把產品的差異化和推廣的新奇性做到位,才可能擁有更多更大的商機。
市場差異決定營銷成敗
月餅市場的競爭由于眾多廠商的參與,競爭將更為慘烈。產品的高度同質化,推廣手段的簡單和雷同勢必是浴血拼殺,你死我活。如何尋找到一個傳統食品推廣的藍海,賣出不一樣的月餅,在一片市場混沌的情況下殺出重圍?
營銷的本身就是在解決競爭問題,即使相同的產品也可以賣出不同來,集中精力鍛造自己的市場差異,因為這種差異將直接決定月餅營銷的成敗。
月餅的銷售實際上只有二個方面,一個是自用,用于節日家庭的自身消費,另一個是送人,無論是送親朋、禮尚往來也好,還是發放給員工的福利也罷,都是作為一種情感溝通的工具。
而對于這二個方面,眾多的廠商都在做,因此要想在如此同質化的市場有所突破,就必需找出與別人的不同,不同的送禮理由,不同的自用理由。廠商在綜合分析自身優劣勢的基礎上,制定好競爭策略,搶占特色,從產品的形態到內涵,從定位到推廣都能產生真正的市場差異,并且一脈相承,產品和品牌的形象才能得以凸顯。所有的差異,一定是在競爭策略指導下的統一執行,讓消費者感覺這就是為他們需求的量身定做,就是給我的,賣點正是買點,如此才會雙贏,產品才能暢銷。
那么如何尋找和打造月餅真正的市場差異呢?以下五個方面正是產生市場差異的根基和源泉,憑借自身可整合的營銷資源,將自己能打的牌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從而會產生營銷上的“馬太效應”。
個性包裝-貨賣一張“皮”
包裝是產品價值的一個外在傳達表現,也是消費者在終端選擇的一個砝碼。包裝應該是在差異化策略的指導下的一個價值張揚。無論是產品名稱、包裝設計,還是容量規格、自身形態都應與產品宣傳的主體概念相統一,并有相應的特色。比如產品線上可以有圓夢系列、感恩系列、奧運系列、文化系列、財富系列、保健系列等等,在規格上,只裝三塊月餅用于一家三口的“幸福三寶裝”,裝五塊月餅賣給祖孫三代的“五福臨門裝”,三角形排列的“六六大順裝”等等,在包裝設計上應盡可能體現品牌或產品的背景,從而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比如漆藍竹編包裝可以勾起海外游子的思鄉之情,迷你包裝的設計會增加產品的可愛情感;在產品形態上,月餅可大可小,也可做成異形,比如彎月形的月餅,長條形的五連環月餅,火炬型的月餅、水果型的月餅、雙心月餅等等。根據產品目標人群的特征,通過包裝盡可能張揚產品的個性,從而產生差異,從眾多的月餅中脫穎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