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
大學生可組建有效團隊減少用人成本
“如今大學生的創業項目大多不成熟,很難經得起市場考驗。”五邑大學經管學院創業導師李桂生指出,大學生普遍缺乏社會閱歷,沒有足夠的社會與市場經驗,容易在創業初期面對市場競爭而手足無措。此外,企業的初期運作需要一定的資源積累和配合,創業的大學生往往又是資源和資金都匱乏的群體。
大學生有一個優勢在于“是成本低的勞動力”,李桂生認為,大學生可以組建一個有效的團隊,團隊短期內可以不用考慮聘用他人的問題,并且成員與成員間不一定考慮發工資的問題,這樣就減少了用人成本。在現實市場競爭激烈的條件下,就可以將更多的資金用于企業的運作和品牌的推廣。
曾指出“大學生創業一條街”四宗罪的網友青青說,“基地這種形式更具有可操作性,但能否幫助大學生成功創業,還有待檢驗。”
大學生談大學生創業:
成功者說:
創業需要自主
“起初是做品牌的分銷商,從別的小店里進貨。到了面臨畢業,想把自己的業務做大,便開始嘗試做新的代銷。”梁超是畢業于五邑大學2007屆電子商務專業的大學生,如今他自己的創業團隊開始在天貓網上全權代理銷售某自行車品牌的產品。
“大學生要學會自主創業,要逐漸做到不依賴企業,自主建立一套管理系統和經營模式,要讓企業離不開你。”梁超告訴記者,雖然創業時不像進駐基地有那么多扶持政策,但當時發生的一件事對他刺激很大。所以,他的創業團隊一直堅持建立自己的電子商務模式,包括系統維護、品牌推廣、客服等。“曾經有一名學長代運營過一個動漫品牌,由于太過依賴品牌資源,缺乏自主的經營管理,合約到期后該企業便把他已經運營得有所名氣的動漫品牌無情收回”。
失敗者說:
創業需要經驗積累
“當時到大學生創業一條街創業只是‘隨大流’,其實對創業項目的了解并不多。”,談到所經歷的第一次創業,小肥說那是一次很重要的教訓。
不甘失敗的小肥憑借自己的口才,此后又說服了幾個企業取得了一些產品的銷售權,嘗試了多次自主創業,但均以失敗告終。
小肥說,后來他總結了一下身邊創業的同學朋友,在學校就開始通過各種機會實踐完善自己創業想法的同學,畢業時能有機遇將創業想法進行更大的商業化運作,創業的成功率比較高。但像他這些只是一時興起就去創業的,只有憑空想象出來的創業計劃,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一般難以成功。“基地提高了創業大學生進入的門檻挺好的,能扶持真正有創業理想和能力的人去創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