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突破創業7關連載(4)
cye.com.cn
時間:2006-8-8 22:48:17 來源:創業網cye
作者: 我來說兩句 |
|
 |
|
實戰技巧二
競爭要以力量為依托
企業競爭是企業間基本競爭力量的對比、抗爭。企業面臨的威脅,或者機會,將主要來自這些力量的對抗過程。
美國著名戰略學家波特在其所著的《競爭戰略》一書中指出:“一個產業部門的競爭態勢取決于五種基本的競爭力量,這五種力量的合力將決定產業最終的利潤潛力。”這五種力量分別是:第一,市場的潛在加入者。新加入者會帶來新的資源、新的生產能力,其必然會影響企業現有的市場占有率,打破企業間競爭力量的對比。第二,現有企業(產品)之間的競爭激烈程度。第三,替代品或服務的競爭壓力,如鮮花、工藝品替代糕點、糖果等作為禮品,空調替代電扇等。第四,用戶或顧客的成交能力。其實質是不同的公司對不同的市場、用戶的選擇,即市場目標定位。第五,供應者的成交能力,即供應商對廠商所需資源的壟斷程度。
“良馬能歷險,耕田不如牛。”競爭優勢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所具有的獨特能力。例如,一家通過自己的糖果銷售連鎖店經銷自己的產品的糖果制造商,可能因為糖果銷售連鎖店的經營不善而連續虧損,此時,該制造商就應賣掉連鎖店,充分利用專業化分銷網絡的優勢,在自己的糖果生產、設計上下功夫,生產出美味、價廉包裝上檔次的糖果產品。這是揚長避短的選擇。再如,蘋果公司的優勢表現在許多方面。但它在創業過程中表現出的最大優勢是它的創新性。這種創新性絕不僅在于它開發了一個小型計算機,更主要的是它開發了一個尚未被意識到的領域,即創造了計算機小型化、個人化的新概念、新思路。
構造競爭優勢,需要對競爭雙方力量對比進行了解和分析。通常,企業在結構分析的基礎上找出那些決定性的主要力量(潛在的或現實的),并根據力量對比和利益大小,或直接對抗或聯合合作,以形成企業的競爭戰略。
哈爾濱創業者何江經營著一家專業激光標刻公司,剛開始創業時很少有競爭對手。但他一點也不敢掉以輕心,為了解競爭對手的發展技術,何江總是隨身帶放大鏡,這樣可以隨時隨地發現最新同行技術。有一次一只手表引起了何江的興趣。一般手表的底殼是沖壓出來的,但這只手表底殼是用鐳射處理的,做出來的光澤度比別的手表亮很多。何江當時非常好奇,很想知道他們怎么做的。但總不能拿著別人的商品在店里摳來摳去吧,于是他買下了這只3000多元的手表。隨后他就同公司技術人員對底殼做了一系列測試,最后終于搞清楚了這種技術。現在這種鐳射處理技術,已經在他的產品當中廣泛使用,為他同對手的競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何江的經驗,在對待競爭對手時,既要有競爭的意識,又要有合作的觀念。平時,經常會碰到客戶有很大的單,一家公司接不下來,他就會去找品質、制作工藝相仿的同行,大家合作來做這個單。他認為這個合作的過程,更是一個大家學習相互技術的好機會。而且,也能從其它行業中學技術。以前何江總以為激光技術只能用在加工業,后來發現還能拓展到很多別的領域,就研究其它技術,不斷在工藝上模仿和超越別人,這樣自己才可以不斷把市場這個餅做大,自己也就能吃到更多。
企業爭勝的策略,簡言之,就是以本企業的所長去攻擊競爭對手的所短,守中有攻,攻中有守;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這是企業生存競爭的關鍵,也是取勝的前提條件。
要根據企業的性質,即“本企業能做什么”來決定戰略目標。靠大量生產低價格、單一產品來競爭的企業是不能制造量少、品種多、價格高的商品,并為其提供服務的。因為它沒有制造這種商品的專門技術與工藝。應該以創造“有個性的企業、有價值的經營”作為企業的經營目標。如提供食品,業務部門用的和大眾用的就有不同,此時就要考慮本企業實際狀況或能為誰提供服務的問題。企業不同成長階段有不同的市場定位選擇。高成長時期,在一個有活力的市場呆下去就可以。但在低成長時期,就需要進行深入分析,看看本公司能做什么、然后選擇適合本公司性質的項目經營。
不同市場環境的競爭策略:
企業要想在競爭中取勝,應充分掌握以下幾種市場環境中的競爭策略。
1. 新興市場的競爭策略
新市場中不僅產品是新的,客戶是新的,市場環境是新的,營銷思路和技巧也很可能是全新的。如何在新市場上營銷新產品,大家都沒有現成的經驗。必須用新思想和新觀念策劃新產品的營銷。在這里,創造性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好在新的市場上,同行很少,競爭開始并不激烈,大家都是新手,都需要探索和研究。這使創業者有可能從容不迫地探尋新的營銷路子。
新市場的同行關系,開始時應當是合作優先于競爭。因為市場根本沒有開發出來,不存在市場份額不足的問題,沒有必要開展無意義的競爭,更沒有必要弄得兩敗俱傷。有頭腦的商家應該能認識到這一點,并達成共識與默契。
2. 充分競爭市場的競爭策略
在一個成熟的市場上,競爭常常十分激烈,幾乎所有的競爭手段都會用上。這是因為,在成熟的市場上,早期開拓市場的風險已經過去,利潤穩定可靠,市場容易被充分開發出來,市場前景十分明朗,大批競爭對手勢必要在這時候切入市場。這自然會增加競爭的激烈程度。風平浪靜后,真正的競爭才剛剛開始。一個廠家能否站穩腳跟,并不在于早期的開發,而在于這時的競爭實力和策略。
價格競爭是成熟市場上常見的手法。廠商生產成本和經銷商營銷成本的平均水平,比市場開發初期明顯下降了,同行之間有可能通過降低銷售價格來爭取顧客。營銷成本居高不下的商家,這樣的競爭,顯然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要贏得競爭,必須降低成本至平均水平乃至平均水平以下。
3. 不完全市場的競爭策略
瑞典有家號稱“填空檔”的公司,其經營方針就是所謂的“人無我有,人有我專”。該公司專門經營市場上的空檔商品,只做獨家生意。例如,1984年,瑞典的童帽市場上,硬帽多,軟帽少,這年氣候又偏冷,可保護耳朵的軟帽一時告緊,而這家公司奇跡般地將近50萬頂軟帽投放市場,結果一搶而空,公司大賺了一筆。公司的市場行情情報十分準確,市場預測很少失誤,一旦發現空檔,立即組織貨源,及時介入,而等到其他投資者也紛至沓來時,該公司又轉向其他空檔了。所以,它從來沒有與其他公司正面交鋒過。
瑞典的這家公司當然是一個打游擊、填空檔的特殊例子,但它的經營方針卻能說明一個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即花無百日紅,任何市場都不可能長盛不衰,一個成功的老板,應當隨時準備轉向。當然,本來是一個駕輕就熟的市場,網點熱,客戶多,什么都順當得很,突然要轉向,也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人們多多少少會有戀戰的心理。很多商家吃虧就吃在這一點。借著勢順,大量投入,大批進貨,不思進退,一旦市場崩潰,庫存堆積如山,原想趁勢多賺一點,到頭來還得把過去賺的利潤搭進去。可見,生意能做十分,做七八分即可,不可做滿。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