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華東地區一家老國企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引進了新的控股股東。新的控股股東是一家很驕傲的大型股份制企業。當然,此舉的目的是通過改革,大幅提升這家老國企的效率,以便大家都賺錢。遺憾的是,幾年之后,這家老國企的管理層還是原封不動,我行我素。
這家老國企的老董事長甚至這樣刺激他的新老板:"我們是副局級單位,書記市長也奈何我不得。你老老實實做股東吧,不要想入非非"。據說,他的新老板為此渾身上火,在醫院住了幾天。
另外,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燃氣集團在收購了某城市燃氣公司的控股權之后,發現,對付這家老國企就像狗咬刺猬,不知道如何下口。原來的管理團隊不肯讓位,繼續仗著當地政府的包庇,監守自盜。這家上市公司感到完全被綁架了。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這兩位新的控股股東除了憤怒(和打自己的耳光)之外,不能通過打官司的辦法行使自己的控股權。
歡迎來到中國的并購行業!最近,我聽到做PE投資的幾個朋友(包括機構和個人)講類似的故事。錢,一旦離開自己的口袋,就不能說還是自己的錢,不管對方是國企,還是民企。我趕緊安慰他們,其實,我們做股票投資,何嘗不是如此呢?唯一的區別是,股民A也許可以把自己的災難轉給股民B。
最近,我讀了一本好書,King of Capital - The Remarkable Rise, Fall, and Rise Again of Steve Schwarzman and Blackstone。講的是黑石PE投資,特別是并購業務的二十多年歷史。聽說國內已經出版了翻譯本 (資本之王)。
雖然書中的不少故事我們都知道,比如,美國民眾對buy-out 并購基金的抗議,以及在黑石公司IPO上市的時候,中國人(中投公司)如何申購30億美元,如何巨虧,等等。但是,現在有人把它寫成一本翔實的歷史書,險象環生,還是很值得一讀的。
這本書最大的遺憾是,在美國做并購生意太簡單了!只需要融資,找到并購目標,發出要約收購,裁員,改善管理,然后就賺大錢,或者....虧大錢!
這太沒有刺激了!不需要設計開曼群島的秘密賬戶,不需要喝茅臺(600519,股吧)酒喝得死去活來,甚至連行賄都不用!更談不上官二代。整本書391頁,沒有一個帶著腥味的故事。
坦白講,我不喜歡這本書。我還是寧可讀中國的企業故事,因為中國的故事驚心動魄,富貴險中求。在中國做并購的人們會發現黑石的故事太過于世外桃源,甚至....書生氣太重。這是我一直拒絕寫這個書評的原因。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