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投資的兩家公司的CEO性格迥異(在此權用A和B代替他們的姓名)。
1
A有著近乎完美的資深職業經理人形象,他熱忱外向,和藹可親,我從沒見過他和任何人發生爭執,認識他的人都喜歡他。每次董事會之前,他都會請董事們吃一頓可口的晚餐;他訪問我上海的辦公室時會給我的助理小姐帶舊金山特產的巧克力。
B則恰恰相反,他穿著隨意,初次和他接觸的人往往會覺得他內向而冷淡,說話極少寒暄,總是直入主題,有些人很不喜歡B。和B聊天是很累的,因為常找不到共同的話題,間或被難堪的沉默所打斷。B有時顯得固執,常和董事會發生爭論。在B的公司開董事會總是吃盒飯工作餐,他也從不送任何人小禮物。
A和B的業績也是天壤之別的。在A領導公司的約三年里,該公司總計虧損一億多美元,市值跌掉約96%,A最終被董事會炒魷魚。而B則在約四年里將其公司扭虧為盈,創造了一億多美元的價值,最終成功賣掉。
怎么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難道不是大家都更喜歡A?難道A的缺點錯誤不是比B更少?難道A不是個比B更接近完美的職業經理人?
A的問題是,他是個沒有自己的主意和主張的人。他心中的第一要務,是在他人眼里顯得盡善盡美,討盡可能多的人的喜歡,至少不得罪任何人。他是個EQ極高的人,這是為什么他能爬到CEO的位置。
在商業管理中,A像一片浮在水中的木頭,從四面八方來的不同意見就像水流,它們的合力會推著木頭飄動,但不是去一個固定的方向,所以他領導的公司沒有目標,在原地打轉。
B坦言自己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不善交際,缺乏情趣,他放棄了試圖在所有人心中顯得完美的努力。他心中的第一要務,是讓公司盡快成長。B知道如何發揮自己的長項而讓公司運作得井井有條,至于聊天這種弱項,他總是能回避就回避。
從結果看,B遠強于A,但荒唐的是,大多數人的本能是向A學習,他們把全部精力都傾注在減少缺點和不犯錯誤上,使自己在別人心中盡量完美。當我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們就被師長教導必須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才能進步,語文不行補語文,數學不行補數學。改正缺點與彌補不足從而成了許多人生活的中心和目標。
專注于改正錯誤的錯誤
但從學校畢業后,這種自我改進的方法不再適用,因為當人過了一定年紀,絕大多數性格特征已經定型,其大腦中的神經回路只有很少改動的空間,許多性格缺陷變得很難改變,成年人對它們也許只能接受和回避。改正缺點常需要巨大的能量,而這能量可以用于發揮自己的長處。
人有瑕疵是很正常的事。所有人都是一分為二的矛盾體,所以我們必須接受有缺點的自己,這樣才有余力來改進和創造。梵高不能做到這一點,一生在痛苦和自卑中掙扎,終于自殺,享年僅37歲。不滿于自身的缺點本來可以是上進的動力,但如果因此喪失自信,內心無法和諧,則適得其反。
專注于改正錯誤往往事倍功半。在斯坦福商學院,我曾參加一個提高講演能力的培訓。學校請了講演專家來指導,他們把我的演講做了錄像,從中找出了非常多的問題。CYE專家告訴我,你講演時應該掃視全場,不應只盯著一個人說;你的聲音應該陰陽頓挫,不能太平和。他們甚至給我設計了一套行動指南:每講三句就掃視一下觀眾;每幾分鐘就改變聲音的高低等等。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