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在適應多極世界的新秩序。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更開放的全球貿易體系和網絡通信技術塑造了多極化的全球經濟格局,新興經濟體迅速崛起。而2008年發生的全球經濟危機使這一格局分野更加明確。歐洲債務危機使歐元區的增長前景黯淡,美國則因創紀錄的財政赤字 以及接近10%的失業率積重難返。與之形成反差的是,發展中經濟體卻非常活躍,2010年的增長速度預計將達到5.8%,大大高于西方1.8%的增速;按購買力平價,前者占世界經濟總量已超過到一半,在全球市場圍繞資金、資源、人才、消費者和創新能力方面發揮日益強大的影響力。全球經濟力量不可阻擋地加速從西方向東方傾斜。
在這個多極世界的格局中,已成為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躍然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影響力量。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按現價計算,中國占全球GDP的份額將于2013年超過 10%。預計到2030年中國經濟總量將超過美國,且中國經濟有望保持持續增長的趨勢。
三十年前,幾乎無人能夠預見到中國會以如此之快的速度融入全球經濟。 2000年,中國大陸、臺灣、香港三地僅有8家企業進入《財富》全球500強之列,而在2010年,僅中國大陸就有39家企業成為全球500強。從2007年開始,埃森哲對中國的卓越績效企業著手開展系列研究,試圖解構經過三十年市場歷練的中國企業在邁向卓越歷程中的程式和要素。研究發現,中國的諸多企業在規模上固然已躋身全球前列,但在成為卓越績效企業的道路上還有漫漫長路。埃森哲研究還發現,無論全球經濟危機中有多少昔日輝煌的企業被大浪淘去,全球經濟還會充滿多少不確定性,卓越績效企業的核心基石始終屹立并未動搖。企業深刻理解和掌握市場焦距和定位 的能力尤顯突出,企業必須提前將一只腳邁進明天,贏在未來,并發展獨特的組織能力,培植深厚的績效底蘊。
中國主要靠低成本和出口驅動的快速增長時代正接近尾聲;高能耗、低產值、生態破壞、地區間失衡等一系列問題長期積累,已經到了嚴重威脅中國經濟未來可持續發展的程度;原材料、土地和勞動力等核心生產力要素成本上升;氣候變化、全球貿易失衡和匯率等問題相互交織,均對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以及企業的戰略選擇和決策構成新的挑戰;與此同時,世界范圍的新技術興起和應用縮小了競爭鴻溝,自主創新能力和人才競爭也為企業創造了全新機遇。
轉變增長模式、實現包容性增長和可持續發展,將成為中國未來五年發展遠景的主旨,正在經歷深刻變革的中國企業以及中國社會的相關者必須在這個語境中洞見那些將影響這一宏愿的主要力量。
基于我們對多極世界和中國卓越績效企業的系列研究,我們認為有五種主要力量構成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語境,將在未來數年影響和塑造中國的商業前景:全球化、城鎮化、新技術、綠色經濟、平衡發展。這五種力量各有其重點,但密切關聯,影響未來中國的經濟和產業結構,促使企業在戰略和運營層面實行雙重變革。
全球化
全球化是當今中國發展最大的背景。中國的經濟活動,企業運營如今都無法脫離全球化這個背景。在十二五規劃醞釀過程中,政策制定者將未來的全球市場作為最突出的思考重點 ,企業也必須對全球化新趨勢有全新理解,并在這個框架之下制定競爭戰略。
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得益于全球化,是中國主動參與全球經濟分工的結果。埃森哲2010年的中國企業全球化調研顯示,89%的受訪中國企業表明已經開展了全球化業務。隨著經濟規模和影響力的擴大,中國企業已經逐步轉變為全球化進程的主要利益相關者和推動者,擁有了更多可以在全球市場獲取資源、資產、技術、和人才的能力。2009年中國的海外直接投資已經超過 700億美元。然而,發達市場的跨國公司依然占據全球化商業體系的制高點,他們左右全球產業整合和價值鏈的能力依然不能被動搖,他們在研發能力、技術創新、人才、品牌和營銷等方面的核心能力依然是多極世界的主導,中國企業的全球化之路才剛剛開始。
中國企業正在謀求提升全球價值鏈上的地位,但這一歷程需積于圭步。全球化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企業通常需要經歷初始階段、出口導向或價值鏈優化階段和全球化運營階段的演進過程。中國企業實現全球化,不只要考慮海外業務的規模和地位,還必須同時考慮到戰略層面和運營層面的問題,必須具備全球化管理和運營的能力。
過去數年,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常常引起波瀾。海外并購能夠幫助企業迅速獲得資產,但并不意味著能立即提升能力和創造價值。根據埃森哲對全球150 宗超過5億美元的并購案例的分析,其中只有17%的交易創造了明顯的回報, 33%創造了少量價值,更多的交易最終沒有給收購方創造價值。因企業治理傳統,文化和溝通問題,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挑戰更是異常艱巨。
全球化戰略的制定,受企業全球化目的、企業自身能力與行業競爭力的直接影響。因行業特點、自身能力和需求的不同,不同企業的戰略重點也不同。迫于國內市場壓力而謀求全球化發展的中國企業,應將戰略重點放在構建海外營銷網絡,利用成本優勢來整合全球資源;那些把優化運營環節和延伸價值鏈作為全球化主要目標的企業,其戰略選擇主要在于通過研發和創新實現向價值鏈高端轉移;而一些已經走在全球化前列的企業,其戰略重點在于優化全球布局,進一步加強全球化運營的能力。
在全球化戰略的基礎上,企業需要構建一套合適的全球運營模式來為戰略的實施提供支撐。全球化運營模式包括五個要素:領導力、人員素質、組織架構、流程和技術,以及績效考核體系。一個成功的全球化運營模式需要以上五個要素彼此協同運作,在軟性要素和硬性要素之間取得平衡,同時,企業的全球化戰略要和當地市場環境相符,實現在本地化基礎上的全球化。
全球化能為中國企業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也帶來更多競爭挑戰和市場風險。只有當更多中國企業融入到全球化的進程,經受住全球化的考驗而真正成為全球化運營的企業,中國經濟才能在整體上提高承受和應對各種不確定性的能力,成為全球化的主角。中國企業必須深刻理解當今全球化的內涵和發展趨勢,在全球化戰略上做出正確的選擇,不斷提升全球化產業布局、資源配置和運營管理的能力,最終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家全球化運營的企業,在多極世界的經濟舞臺上,長袖善舞,基業長青。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