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賬58%利潤
正是國內電影市場的迅速發展,攪動著影院投資者的興奮點。
過去數年,國內電影票房都保持著超過30%增速。2008年,國產電影產量400余部,票房43億元,綜合效益達80億元。這一數據在2009年大幅增加,國產電影產量達456部,票房收入達62億元,綜合效益估值達200億元。2010年,國內票房的預估值達近百億元。
通過對電影產業價值鏈傳導解析,影院以及由其構成的院線占據了整個電影產業鏈總收入最多58%份額。
電影從制作到實現票房收入有四個環節,即制片—發行—院線—影院。其中,各環節都有行業內約定俗成的分配比例,包括制片分賬總收入的約30%,發行15%,院線分5%-8%,影院占比48%-50%。
在柳德彬過去10余年的履歷中,經歷了電影產業鏈條的全過程。他稱,“歷史告訴你未來,嘉禾拍了那么多電影,老大鄒文懷退出之后,是其擁有的全球的12家院線,使得其換來3個億,而全身而退。”
由此,保利影業投資暫時放棄了電影制作帶來的名望和利潤,將主力放在了影院建設、管理上。“我們曾經投拍過《無間道》系列的后兩部,也賺了點錢,但是這種利潤,對我們來說,這與影院投資的回報比,并不是很有誘惑。”
較低的投資成本,也是吸引資本引入的主要原因。
在一線城市的核心商圈,一個一萬平米左右的、擁有2000多座位的影院,根據商圈、租期的不同年租金為1000萬—2000萬元。而一家2、3線城市或者郊區的現代影院的投資,最低年租金僅幾十萬元。
而電影產業鏈之外,電影院管理本身也有利可圖。在行業平均水平之下,影院管理中的非票房收入占到票房收入的12%。保利的影院把該數字做到了20%,而覃宏稱,星美影院的數字則超過了20%。
此外,行內人士認為,一個影院20%的收入浮動,來源于該單一影院總經理等核心管理團隊的能力。這其中包括,團體票的推廣,以及影院廣告、后電影產品銷售等。
此格局之下,單一影院的總經理變得奇貨可居,工資更是水漲船高。以往負責一家影院管理的總經理工資月薪行業標準僅數千元,而為了穩定團隊,一些單一電影院的總經理,現在的年收入最高達5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