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輪房地產調控導致樓市漸入低谷,內地開發商“嗷嗷待哺”,外資房地產企業乘虛而入,抄底內地樓市的步伐正在加速。
這種現狀已經引起央行官員關注。人行沈陽分行行長王順參在最新一期央行主管雜志《中國金融》上撰文,建議加強對外資過度流入房地產行業的管理。
在此前的2月17日,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也稱,近年中國房地產業外資流入增速較快,外資流入對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的影響需密切關注。
一方面是內地房地產企業融資受困,急需補充項目運作資金;另一方面是外資房地產企業依然看好內地樓市前景,共同的利益需求讓雙方一拍即合,外資開發商通過股權收購而曲線進入內地樓市的案例明顯增多。
不過,一些實力雄厚的大型外資房地產企業更愿意直接拿地開發,投資動輒數十億元,項目內容涵蓋了住宅、商業及養老地產等多個領域。
外資房企頻頻現身
3月2日,廣州市國際投資促進中心部長謝曉輝在一個公開會議上透露,廣州三舊改造地塊受到外資熱捧,來自香港、新加坡等地的資本正在積極接觸三舊地塊,不少三舊地塊的合作初步意向已經達成。
根據日前官方公布的數據,廣州十個區的三舊改造地塊合計8950宗,用地面積為434.2平方公里,屬下的從化市和增城市三舊改造地塊合計1105宗,用地面積為105平方公里。
刀客地產顧問機構董事長謝逸楓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這些地塊成為眾多資本爭奪的焦點,更是外資房地產企業眼中的“香餑餑”。謝曉輝說,目前在洽談的這些外資主要以港資和新加坡資本為主。
早在2月21日,新加坡嘉德置地已宣布,公司新增位于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一占地面積約50萬平方米的項目,該項目將成為凱德置地集團在華開發的項目中總建筑面積最大的一個。
嘉德置地近日甚至對外聲稱,計劃未來三至五年投資約人民幣100億元于中國內地,除了將旗下商場數量翻倍至100家外,也將積極拓展廉價住宅,預期平均售價較市場低約20%,每年最少供應1萬套。
以“低價吸納”著稱的港資房地產企業,大力度地加碼內地樓市的趨勢更為明顯。1月5日,嘉里建設聯合體以13.6億元競得遼寧營口地塊。兩個月前,嘉里集團剛剛以4.81億元摘得福州商業地塊;1月7日,九龍倉就以29.1億元競得蘇州吳中兩宗地。而一個月前,九龍倉在一周時間內斥資20億元分別在江蘇常州、湖北武漢拿地。
與部分外資房企直接拿地進入內地樓市不同,一些外資企業更多選擇股權合作的方式,曲線抄底內地房地產市場,這種操作方式顯然更具可操作性。
2月25日,香港新灃集團宣布將攜手日本最大的商業地產商三菱地所合營開發沈陽購物中心尚柏奧萊,轉讓旗下Premier Ever的37.5%股權以獲得流動資金,減輕開發資金壓力。而三菱地所也以此曲線進軍沈陽;同在2月份,愛爾蘭最大房地產公司財富控股(Treasury Holdings)在上海再下一城,將淮海中路的淮海商城收入囊中,交易價格5.75億元人民幣。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