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所謂網貨,顧名思義,即在網絡上進行交易的產品。網貨交易會是阿里巴巴集團整合旗下B2B和淘寶兩家子公司的優勢資源,首次以交易會的形式為中小企業搭建商機橋梁,幫助外貿企業全力開拓內貿市場。
在那次為期3天的交易會上,王力帆出口的童裝和玩具很受歡迎,三天的零售額達10萬元,產品數量超過2000個,這完全超出了他的意料。而也正是這次機會,讓他看到了網絡銷售的重大商機。
很快他在淘寶網上建立了自己的商鋪,起名叫做“外貿小屋”,主要銷售自己公司生產的出口童裝和玩具。
“網貨的概念來自渠道,它的核心是將暴利還給消費者,還給制造業。通過網貨這種交易形式,顯然有利于將世界工廠的生產能力與國內需求進行對接,實現‘中國制造’的產業升級。”王力帆對于馬云的這番話頗為認同。
他給記者提供了這樣一個賬本。一款出口美國的“build a bear”毛絨玩具熊,出廠價格為8元左右,成本在6元左右,但是在美國的銷售價格為28.8美元,其中絕大部分利潤都被美國人賺走了,如果出現匯率大幅波動,中國人連可憐的兩元錢都賺不到。
但是同樣是這款玩具熊,王力帆把它的銷售價格定在了19.8元人民幣,放在網絡上之后,沒想到竟創下了一小時銷售43個的銷售奇跡。截至目前,這款小熊已經賣了800多個,僅用了一個星期。800個小熊在國內銷售就給王力帆帶來了11000多元的利潤,但是如果是出口,這800個小熊的利潤僅1600元,相差9000元之多。
有了這次成功的銷售之后,王力帆信心大增。“現在公司出口和內銷的比例已經達到了1比1,而以前這個比例為7比1。”
如今,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眼光向內看”,但是急需找到拓展內銷的渠道,但又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使得很多中小企業很難進入傳統的內銷渠道,于是,中小型外貿企業開始將目光轉向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