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0年中國網絡團購調查報告》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國內初具規模的團購網站已達1215家,而且數量仍在進一步瘋漲。第三方分析機構易觀國際發布的一份預測報告指出,到今年底國內團購市場規模將接近10億元。
千家團購網站競艷,10億元市場規模預期,團購這種新型模式用短短數月時間再度詮釋了互聯網的神奇。但火爆的團購市場局面卻被上述種種團購迷霧籠罩,記者用百度搜索“團購被騙”關鍵詞發現,相關網頁多達700余萬個。而團購用戶詢問“哪個團購網站可信”之類問題的帖子充斥各個論壇、社區,他們迫切需要有人能解疑答惑,這些顯然不是靠團購網站、導航網站甚至“公關軟文”和“水軍”能夠擺平的,而需要更為權威的信用引導。
對于團購網站信用認證規則的出臺,記者采訪多位“團友”得知,普通消費者對政府政策和權威第三方信用引導“期待已久”,“之前不知道如何選擇,今后肯定會去那些經過信用認證的團購網站,畢竟比較安全可信”。
個人團購網站不能申請認證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規定,提出團購信用認證申請的網站經營主體必須是企業法人。
記者了解到,自從團購網站興起,就吸引了大量從業者,不但包括互聯網資深人士、海歸精英的投資,騰訊、新浪等巨頭也開辟專門頻道,這些從業者多能依賴資本、人脈優勢迅速建成完備的公司運營體系。但團購火爆還吸引了相當一部分包括在校大學生在內的草根人群,他們通常“一兩臺電腦建站,兩三個人跑單銷售”開始團購淘金。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草根團購創業者在延續“淘寶開店”式的經營,但團購網站實質上是輕型B2C,B2C與C2C有區別,個人網站沒有完備的法人信息和客服信息,很難取得用戶信任。如今這些“先天不足”的個人團購從業者又將遭遇政策考驗。
“目前,我們暫不接受個人團購從業者的信用認證申請”,張閣對此并不諱言。他強調,團購信用認證的條件嚴格但卻是“最基本的要求”,個人團購從業者應當盡快完善網站信息。
戴雨森認為,成熟的團購網站必須規范自己的運營體系,許多個人團購網站在網站信息、客服等方面未能完善,承擔風險的能力也十分單薄,更有一批“騙子網站”混跡其中。團購信用認證的篩選,一方面鼓勵有誠意的“個人網站”盡快完善,另一方面也將加速淘汰市場“低品質”網站。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