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不是“出軌”的替罪羊
如果你對“六度分割理論”這個名詞有所陌生,那么你一定不會疏于它所代表的意思。簡單地說,就是你最多通過6個人,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按照六度分隔理論,每個個體的社交圈都不斷放大,最后成為一個大型網絡。
作為一種新型傳播介質,社交網站在給人們的社交半徑帶來便捷和無限可能的同時,也產生了這樣或者那樣的負面影響。近年來,網絡常常被認為是引發婚外戀、婚姻出軌的導火索。據報道,南京的張先生再婚后頻頻流連婚戀網站,與多位女子交友,妻子李女士終于忍無可忍向法院提出離婚。在庭上,李女士出示了張先生在某網站上注冊的頁面,并稱自己收入8000元至10000元,有房有車,婚姻狀況離異。李女士稱張先生在網上尋找婚戀對象,兩年間先后帶2個女子到自己的父母家。張先生說這是個交友網站,由于前段時間心情比較苦悶,于是在該網站注冊了一個用戶,是“交友”不是“征婚”,因此不存在婚姻出軌的情況。但是,當法官詢問他是否看到該網站頁面上寫著“中國最好的嚴肅婚戀網站”的內容時,張先生卻支支吾吾,無法自圓其說。隨后,雙方在法官的調解下達成了離婚協議。
在Web2.0時代,微博、SNS網站等新媒體的出現,它們能夠更真實地記錄一個人的所見所感,還有所有情緒。通過社交網絡之間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鏈接、討論,最終通過這些個人化的媒體將人們的各種情緒、性格、感受、想法最真實地反映出來,這種媒介更像是關于一個人的延伸和復制。諸如SNS這些媒介渠道本身就是公開性的個人化的大眾媒體,人們通過它暴露的個人隱私越多,越有可能被捕捉到“小三”、“精神出軌”的證據,當然,從傳播介質的環境來說,社交網站衍生為婚姻殺手確實有這種可能性。然而,如果完全將離婚的誘因歸咎于社交網站,顯然是謬誤。人們對于自身情感的界定來源于多個層面,在人類這些豐富的情感脈絡面前,一切技術永遠都是蒼白的。
婚姻走向死亡是多元性的,任何一種途徑都有可能導致出軌、不忠,甚至離婚。即便社交網站成為誘因,但是關鍵仍然取決于當事人雙方對于婚姻的態度和理解。社交網站充其量只是導火索,對于本有異心的男人來說,條條大路通“小三”,既然想離,又何患無群呢?問題不在于網絡,而在于你婚姻里的愛已經消逝。因此,婚姻出軌別怪互聯網,因噎廢食太不必。互聯網已成為人類離不開的交流工具,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一些反出軌、反聊天的工具說不定還能更便于你追蹤另一半的出軌行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