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產業新舊時代宏大更迭,年有其人——不過兩年光景,以研發操作系統和打造應用平臺為主體業務的互聯網+軟件公司,如蘋果、谷歌、微軟,便與諾基亞、摩托羅拉這些傳統的通信+硬件廠商,不僅踏進了同一條河流,而且在商業生態系統中的強弱從屬關系也發生了180度的對調。
8月15日,谷歌公司宣布與摩托羅拉移動(Motorola Mobility)簽署最終協議,將以每股40美元的現金收購這家老牌手機廠商,總價約125億美元,與摩托羅拉移動前一交易日收盤價相比溢價63%。谷歌聯合創始人兼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稱,交易完成后,摩托羅拉移動將作為谷歌的獨立業務繼續運營,外界最為關心的安卓(Android)手機操作平臺則仍保持開放。
這距離谷歌在北電專利拍賣中敗于微軟和蘋果,僅僅過去一個月。沒有人懷疑北電專利交易與該收購案之間的承接關系。
時間若回溯至三年前,谷歌和摩托羅拉之間的差異,比從硅谷到芝加哥還遙遠。但是,眼下纏繞著安卓的專利危機,正成為谷歌面臨的頭等大事。這起谷歌公司史上的“最貴”收購案,由此被人視為是恰如其分且價格合理。
“一個龐大復雜而又生機勃勃的互聯網生態系統正在形成,網絡業會站在這個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上端,以不斷的創新引導整個系統的豐滿壯大。”資深互聯網觀察家謝文向財新《新世紀》指出,未來,無論是軟件業、電信業,還是IT制造或傳統媒體,都將會依網絡的節拍起舞,跟隨網絡業的發展軌跡前進。
以收購換突圍
在佩奇、摩托羅拉移動CEO桑杰·賈(Sanjay Jha)及兩大公司眾位高管出席的電話會議上,收購雙方千篇一律地指出,并購將有利于進一步強化整個安卓生態系統,“開辟出一片新天地”“帶來更多創新”“提供更出眾的移動解決方案”,等等。
不過,包括《財富》《福布斯》以及李開復等的業內外評論都強調,此次收購將使谷歌獲得摩托羅拉移動的1.7萬項專利,以及另外7500項正在申請中的專利。作為手機的發明者,摩托羅拉過去數十年間一直是移動通信市場的領導者,其大量寶貴的無線技術專利將幫助Android系統抵御來自微軟、蘋果和其他公司的知識產權訴訟威脅。
起家于網絡搜索的谷歌,2007年通過安卓操作系統踏入移動通訊領域。當其之時,喬布斯推出了第一款全觸摸界面的智能手機iPhone,并以APP store軟件商店大獲成功。2008年秋季,第一部安卓手機G1問世,之后,基于安卓和蘋果iOS等不同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先后絢麗上市,讓世人看到移動互聯網大發展的可能性。
總結該市場的現有格局,摩托羅拉、HTC等硬件廠商選擇投靠免費開源的安卓,而蘋果則開發自有iOS體系。此外,微軟于2010年拿出了針對移動互聯網的全新操作系統解決方案WP7,以其與諾基亞聯盟之勢,在移動智能系統硬軟一體的圖景中也有一席之地。
根據美國權威市場調研機構IDC的預測,按操作系統劃分的智能手機市場版圖中,到2011年底,安卓手機的市場份額將達到38%,老牌塞班系統和蘋果iOS以及Windows Phone的份額依次為20.6%、18.2%和3.8%。此外,從今年二季度的智能手機出貨量來看,蘋果首次超越諾基亞,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在這個榜單中,前五名里的三星和HTC代表著安卓勢力,而諾基亞則在年初宣布其未來智能手機產品將放棄塞班,轉投微軟的WP7。
空前白熱化的陣營之爭,在2010年之后發酵為專利侵權訴訟,選用安卓系統的設備廠商開始不斷受到其他操作系統的知識產權夾擊。蘋果公司先后將三星、摩托羅拉和HTC等訴上法庭,指控其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產品侵犯與iPhone用戶界面、基礎架構以及硬件、外觀設計有關的專利權,要求法庭發布禁售令,并給予實際損失賠償和懲罰性賠償。2011年7月,微軟又以相似理由,向三星提出為其每一部Android智能手機支付15美元專利費的要求。據韓國媒體報道,三星向微軟交涉,希望將該標準降至每部手機支付10美元,而作為補償,三星將與微軟在Windows Phone平臺上展開深入合作。在此之前的2010年4月,HTC已經簽訂城下之盟,為其Android手機向微軟支付專利費。
如何于最短時間內在專利的絕對數上趕上對手,以減輕訴訟威脅,收購顯然是谷歌擴充專利庫的辦法。2011年4月,谷歌向已經破產的通信設備商北電網絡提出針對其手中6000多項專利的收購意向,初始報價是9億美元,但在7月初的最終競價環節中,由蘋果、微軟和RIM組成的財團一路將收購價炒至45億美元后勝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