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淘寶網上的一家化妝品店開通了微博,不到一周時間,粉絲量突破3萬人。“每天,我的商品微博都會被粉絲轉發數百次。”女店主感到自豪:“微博人氣越來越旺,直接招徠了大批客戶。”然而記者采訪發現,微博走紅的秘訣,是因為店主花錢雇傭了職業“轉發師”。一批專業“網蟲”靠著“加粉絲”、“@微博”等“頂”起了這個微博;而作為職業“轉發師”,他們也從中獲得了相應報酬。這些人正是近來悄然興起的微博職業“轉發師”。
“轉發師”都是年輕人
“現在是我最忙的時段,請盡快說話。”日前深夜,記者好不容易通過QQ聯絡到微博職業“轉發師”小馬。
小馬今年20歲,是大二學生,學習之余的這份兼職,幾乎花費了他所有業余時間。服務于一家微博營銷網站的他,擁有100多個微博賬號,并不斷在微博上發布熱門話題增加關注度。而這些“準備工作”,都是為了轉發另一些商業微博,以便讓更多網友看到這些商家的信息。
職業“轉發師”收入怎么樣?小馬說,自己算是這一行業的高收入者,每月可以通過轉發微博賺到3000元左右。他透露“行業機密”,每加一個關注度過萬的“精粉”有5毛錢,關注度過千的“優粉”2毛錢;而轉發一條微博的收益,也取決于轉發用戶本身的“知名度”,從幾元到幾百元、幾千元不等。“被那些關注度上百萬的‘大號’轉發一條商業廣告,我的收入就可以過萬元。”小馬說:“我要從八九點鐘忙到凌晨2點左右,不停地發布、轉發信息。”
“深夜‘加粉’或轉發,是為了躲避網絡監管。”小馬透露,幾大門戶網站對微博業務越來越重視,管理也越來越嚴格。“郭美美事件”后,微博網站對“粉絲造假”抓得很嚴,所以微博營銷公司一直提醒他們要 “謹慎交易”,最好在后半夜操作。
小馬的QQ群里還有不少同行。他說,“轉發師”都是年輕人,以學生、網吧管理員等“網蟲”為主,“別看就是抬抬手腕、動動手指,卻是個很花時間的辛苦活。”
微博營銷利益鏈清晰可見
根據小馬的敘述,一條微博營銷的利益鏈清晰可見:微博營銷公司養一批職業“轉發師”,這些“轉發師”每人都像小馬一樣,擁有數十個甚至上百個微博賬號。也就是說,這些公司擁有龐大的資源庫,直接或間接掌握了數十萬個賬號。公司根據這些賬號的關注度和發帖量與客戶議價,幫客戶微博提高人氣。據業內人士透露,不少微博營銷公司由以前的網絡刷票公司、論壇推手等演變而來。
淘寶網上的一家化妝品店店主“風”說,她從淘寶網上找到一家微博營銷公司,花了幾百元錢就讓自己新開的微博成了 “熱門微博”。“付錢后,10分鐘內就有人‘加粉’,一個小時后粉絲數量超過1000人。我發的每一條商品微博,都被迅速轉發。”這名店主覺得,這樣的“炒作”物有所值,為她節省了許多精力。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他們的客戶中有不少是銷售產品的網店,還有一些是希望提高知名度的網絡寫手、剛出道的藝人等等。此外還有一些專做音樂排行榜、汽車排行榜的網站。
有償轉發“不道德”
一些微博網站負責人認為,無論是營銷公司還是淘寶網店,微博營銷的“上家”和“下家”都可以從利益鏈條中獲利,但受傷的卻是普通微博用戶。用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企業營銷對象,存在受欺詐的風險。
這種買賣“粉絲”、有償轉發的行為是否違法?采訪中,不少精通網絡官司的律師都表示,這種行為并沒有違反法律條文,只是有違網絡道德。也有專家認為,這種有償轉發的行為不會長期存在,因為公眾很難長期受這種“操控”。當人們對這種虛擬關注度產生厭倦和反感時,這種微博營銷就會被自然淘汰。
此外,許多網友還提出,微博世界里的商業信息過多,微博網站應加強監管。同時,一些真正靠知名度贏得大量“粉絲”的名人也應自律,不要利用自己的知名度轉發微博牟利,而是應當在網絡上承擔起一份社會責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