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荊棘還是遍地黃金?對于尚未了解非洲的中國企業來說,這是個問題。
先行者已經在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了許久,面向資源型的投資已經不是中國企業的唯一選擇,非洲有更多的投資領域有待開發。
危險和誘惑同在,任何機遇都是如此,非洲概莫能外。
投資非洲
過去十年間,中國向非洲的直接投資大多集中在采掘業。“這類資本密集型投資在當地創造的就業有限。”日前世界銀行在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發布的《非洲的絲綢之路——中國和印度的經濟新疆界》報告指出。
早期探路非洲的企業的確以大型國有企業為主,它們在非洲進行油氣開發、礦產資源開發、農業開發、漁業捕撈等。
但在過去的幾年里,類似的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面向資源型的投資不再是唯一的投資目標,多元化的投資領域正在出現,其中包括服裝、農產品加工、發電、公路建造、旅游和電信等。
非洲投資網總裁王文明分析說,中國企業多元化的趨勢源自其在國內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不少行業利潤微薄,一些企業受到宏觀調控的影響,還有企業因為遭遇歐美的貿易壁壘而躑躅不前。“中國有技術、設備、人才,非洲有產品需求,雙方有著極強的互補性。”
正是因為如此,中國對非投資持續升溫。世界銀行非洲地區經濟顧問哈里·布羅德在告訴記者,截至2006年年中,中國對非洲的外國直接投資存量估計為11.8億美元。
成功的企業案例比比皆是,在尼日利亞投資建材的華人企業董氏集團就是其中的一個。歷經40年的發展,董氏集團在尼日利亞經營工廠超過10家,雇用當地員工超過1萬名。其生產的木材制品和建筑材料等在尼日利亞市場份額位于前列。
華為、海信、海爾……它們或在當地開展貿易,或建立連鎖商店,或建立工廠,不僅取得了良好的聲譽,同時也獲得了經營上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