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政府默許、縱容第三方進入實施侵權。
(5)政府不一定取消先進入公司的特許經營權,但后進入者可以申請撤銷在先的特許經營權。如競爭對手利用政府領導換屆、換人的契機,以程序不合法為由要求撤銷授權。
從導致侵權事實發生的上述原因來看,原獲取特許經營權的公司遭受侵權亦有自身原因。首先,在觀念上存在認識不足。認為已經取得特許經營權就高枕無憂了,于是就想當然的認為地方政府部門必然會積極配合,從而疏于對特許獨家經營權的宣傳,一些政府部門、用戶甚至不知道該公司持有特許獨家經營權,給第三方可乘之機;其次,對侵權的敏感性較差,如侵權單位已經鋪設或鋪完管道了,運營企業還未發現;由于自恃拿到的是特許獨家經營權,且與當地政府關系處理不到位,導致地方政府對第三方介入大開綠燈。
侵權的表現形式
通過對新奧燃氣惡意侵犯唐山灤縣兆薪燃氣特許經營權案,以及撫順、焦作、南京江北區以及石家莊燃氣特許經營權侵權糾紛案的分析,不難得出侵權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方式:
1、政府部門雖未取消先進入公司的特許經營權,卻不批準該公司開發新項目,但允許競爭對手入住該區域開發新項目。
2、政府部門將已經被授予特許經營權的區域重新進行招投標;
3、政府以梳理完善特許經營權的形式達到整合市場的目的,限制或逐步取消已授予的特許經營權。
4、政府利用監管的行政職權,人為夸大經營中的不利因素或事故的不利影響,干擾正常的特許經營權經營,甚至直接取消已授予的特許經營權。
5、燃氣經營的競爭對手和政府均欲整合市場,政府通過尋找先進入公司缺陷或瑕疵的方法對其施以行政處罰,限制其進一步發展或削弱其特許經營權,直至其經營陷于困境,達到取消其特許經營權的目的。
6、競爭對手尋找機會采取實際占有、滲透的方式侵犯先進入公司的特許經營權。
7、競爭對手利用在行政資源的優勢,對先進入公司新建項目建設的審批制造諸多困難。
8、競爭對手通過參與當地政府制定加氣站規劃的編制和審批工作的方式,大幅抬高加氣站市場的準入門檻,造成先進入公司難以介入該區域。
相關政策建議
1、為了加大法律法規的約束力,關于特許經營權的法規應提高等級,至少要上升到行政法規,在此基礎上,由國務院相關主管部門根據行政法規出臺專門的燃氣特許經營規章。
目前規范管道燃氣特許經營權的文件,全國性的只有原建設部出臺的《市政公用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各地有一些地方性燃氣法規和市政公用特許經營管理法規或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等,并沒有法律或行政法規的規范,建議提高該等法律的效力等級,加大保護力度。同時,針對目前實際運營中出現的一些常見糾紛問題,應當給出明確的解決辦法。
例如,在已經發放特許專營權的區域內,對于城區擴容所新增的燃氣用戶群,究竟是否還屬于原來的特許專營權范圍。或者,國家可以不做統一規定,但必須強制要求地方政府在發放特許經營權時在合同中將此點列出。
2、明確規定在特許經營權有效期內,地方政府不得重復授予某行政區域特許經營權,禁止出現同一地區燃氣特許經營權授予兩家的情況,并明確政府解除特許經營協議或者取消特許經營權后企業的救濟途徑。當然,類似問題尚需要針對實際情況,出臺實施細則。
3、明確政府違法違約成本,對于鋌而走險、重復授予特許經營權以尋求利益的主體,必須明確追究主管部門及其負責人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責任等相關法律責任,做到責任到人。各級政府應當明確本級政府之內究竟由哪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管下級政府的特許專營權發放,并建立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
4、關于上游能源企業以自身資源優勢爭奪下游市場專營權的問題,國家相關部門應給出明確意見。例如,這是否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是否構成壟斷侵權,等等。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