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生產力促進局,教中小企業如何賺錢,幫他們成長壯大
嘉瑞公司是香港金屬鑄壓行業的領先者,成立時不到20人,現在已超過3000人、年利潤過億元。早在20多年前的成立之初,嘉瑞就向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學習精密壓鑄模具制造技術,鎂合金壓鑄及先進表面處理等技術,令其實力大增。公司行政總裁姜永正說:“嘉瑞從小到大,離不開生產力局的幫助,直到今天還在環保等項目上與他們合作。”
生產力促進局被業界稱為中小企業的“技術支持中心”。在他們的長期幫助下,很多企業從不知名的小廠一路發展壯大成為行業翹楚。這里有28個研發中心、10個實驗室、近300位各行業專業顧問,每年為上萬中小企業提供涵蓋生產科技、信息科技、環境科技及管理系統等范疇的廣泛服務。
上世紀60年代,香港本地制造業以家庭經營的小工廠為主,技術落后、效率不高,1967年生產力促進局應運而生,其宗旨就是促進業界提高生產力,有效運用資源。“一直以來,中小企業是我們的主要服務對象,通過發展新技術及新能力,我們幫他們提高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進而提升競爭力。”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馮永業說。
對生產過程中的每個環節,生產力局都可以提供支持和幫助,但他們只開發引進新技術,不大量生產產品。“我們不會涉足生產過程,教中小企業如何賺錢,幫他們成長壯大,是我們的任務也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馮永業眼中的生產力局定位清晰。
職業訓練局每年得到政府資助近20億元,每年培訓16萬多名學員
高素質的人力資源也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勞力成本過高,專業培訓不足,往往是中小企業面對的兩大難題。
在勞動力成本方面,香港發達的服務業正好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支援,讓店小錢少的中小企業即使員工少也能運轉良好。正如香港大學經濟學副教授肖耿分析的那樣:“服務業占絕對優勢的產業結構讓香港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令寸土寸金的香港商業交易成本很低。”
在人才培訓方面,職業訓練局是全港最具規模的專業教育培訓機構。“全日制36星期課程學費全免,每月提供津貼4000元”,報紙上,職訓局的這條廣告格外顯眼。此舉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熟練技術人才。
當然,能如此“優惠”的課程并不多,但政府大力支持職業培訓卻是事實:每年得到政府資助近20億元的職業訓練局,每年為超過16萬名學員提供職前和在職課程。同時,還專為中小企業推出各行業專門技能的短期培訓課程,以及管理、資訊科技系統顧問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