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新人可得到“導師”指點,碰到問題還可請專家“門診”
在全球化的信息時代,能否及時充分獲取信息對中小企業來說至關重要。特區工業貿易署的中小企業資訊中心在資訊方面為中小企業提供全面協助。從創業所需各種手續、牌照信息,到各方面可能提供的幫助等等資料,只要是有關中小企業運營的信息,這里幾乎都有。中心還專門購買了多個電子商業資料庫的使用權,免費開放給中小企業使用。
“營商友導”和“問問專家”更為貼心。“營商友導”計劃的導師都是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和高級行政人員,學員是初出茅廬的創業新人。學員在營商上遇到難題,導師耳提面命,分享見解及經驗。“問問專家”計劃則針對中小企業亟待解決的某些具體問題,由中心請來的專家進行“門診”。
2005年參加“營商友導”計劃的李先生當初想發展立體像卡片,在每張成本2元多的名片,印上立體照片。導師聽后認為想法很有創意,但成本過高,生意難做。“導師循循善誘,悉心分析,并建議我在環保方面發展。所以我用半年時間學習和準備,最后選擇舊車胎循環再用,將舊胎加工,制成地毯,出口歐美等地。”7年來,700多位初次創業者像李先生一樣受益。
香港貿發局每年為企業舉行350多個產品及服務推廣活動
盡管市場風云變幻莫測,中小企業開拓商機亦“求助有門”,香港貿易發展局會隨時“鼎力協助”。這一專責推廣香港對外貿易的公營機構,通過遍布全球的42個辦事處,協助企業拓展商機。
每年350多個產品及服務推廣活動,其中包括在香港舉辦的18個世界一流的貿易展覽會,吸引了38萬多名國際買家;商貿資料庫收集全球200多個國家的60萬家公司的資料,涵蓋買家、出口商、制造商及服務公司,及時處理超過800萬宗商貿配對查詢;1400次面對面的商貿咨詢服務,為中小企業提供實用信息和建議;編印超過100份覆蓋各市場、各行業的研究報告……
留意并參加貿發局組織的展會、購買和詳讀貿發局的市場研究報告,是盧先生經常要做的事情。“最近有俄羅斯市場的研究報告,我的產品剛好賣到俄羅斯,正想多了解那里的文化和市場,就買來看看,收獲遠超100元的定價。”盧先生笑言,做生意不能等政府幫助,既然政府愿意投放資源,中小企業當然要主動利用這些資源,“只是花時間和小小金錢,卻常常能得到大幫助,為什么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