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超越現有的,就是超越百度、騰訊,我覺得這個是太長遠的事情,去為這種事情焦慮,那你就不該創業。創業的目標是創造價值,給用戶創造價值,給你的股東創造價值,如果你能夠創造百度、騰訊一百分之一,或者一千分之一的價值,你都應該很高興了。
我覺得現在去想怎么超越百度和騰訊是非常不務實的做法。另外一個角度可能是說,百度、騰訊和其它的公司有些已經很強大了,那創業者應該怎么辦。我認為雖然已經有很多強大的這種互聯網公司,但是任何一個大公司它都會有很多的歷史包袱,它也需要同時關注很多不同的事務。它當然也有很強大的流量、品牌和資源,但是要它做一個新的業務,尤其不是它特別聚焦的業務,其實是很困難的。
我們也可以看到這些巨大的公司,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并不是做很多這種相關度不大的業務的時候能夠得到很大很好的成功。所以我們的看法是,如果你要做一個新的領域,當然你要張大眼睛,不要進入這種危險的地雷區,即是別的大公司可以一腳把你很容易踩死的地方。但是如果你找到了一個還是相對新的領域,然后你專注的、好好的去做,專注你的用戶,不要整天去想這種大公司會怎么樣,我覺得你一定會有很好的機會的。
我也覺得一個公司如果只會模仿,而不會微創新的話,那它是不會偉大的。但是如果一個公司,也許是模仿了幾家,然后慢慢地開始形成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而且非常關注它的用戶,而且在用戶成長的基礎上,從用戶身上虛心的學習和理解,逐漸的越來越滿足用戶的需求,我覺得這個就叫做“微創新”。它是非常符合互聯網精神的。
在10年、20年前,一個產品的研發周期可能是2、3年,或者更長,然后一推出就希望它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軟件。但是今天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是一個非常好的實驗室,也就是一個產品做2、3年才推出,這個不是最合適的,你應該做到一個最低可以被用戶接受,不會被罵的產品,就先局部的把它釋放出來,讓你的第一批用戶作為你的白老鼠,讓它們來給你回饋,也許是直接給你回饋,也許是你率測試一些用戶使用的滿意度的數據,然后根據這個數據再來優化你的產品。
比如說你不知道你該用紅色還是藍色的字體,你就給一半用戶用紅的、一半用戶用藍的,看誰更忠誠,你就知道哪個顏色更好。所以過去很多需要做這種用戶調研的項目花很長的時間和金錢,現在都不需要了,你就應該用這種微創新的模式來一步步的更深的、貼切的了解,并滿足你的用戶。這樣的模式我覺得會是認可的,而且我認為美國確實有很多公司很創新,像蘋果、像谷歌、像facebook,這些公司確實都是很創新,但是也有很多很多其它的公司,現在價值很高的公司,它們也是靠這個微創新的方法在一步一步的進步,所以我們不要把山寨、拷貝和微創新這兩個捆綁在一起。我覺得任何一個公司努力的在做微創新,在深度的了解用戶,它都是值得尊敬的,哪怕它原來是以拷貝出身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