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五道口畢業生戴志康是上海證大系的掌門人,曾創立了中國最早的基金。后投身私募和PE。諸多股票中都留下了證大系的身影。
然而,兩個玩證券的人不約而同玩起了藝術品投資。 2009年國內拍賣市場成交額居前的十大藝術品中有4件被劉益謙收入囊中,其中,他以1.69億元成交價買下的明代吳彬的《十八應真圖卷》,創下了當年全球中國繪畫成交紀錄,以至于他與妻子王薇擊敗比利時的尤倫斯夫婦、中國香港的劉鑾雄和中國臺灣的林百里,當選中國藝術權力榜的“2009年度收藏家”。2010年他又以3.08億元的天價拿下了舉世矚目的王羲之的《平安帖》。
而今年春拍中《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也正是劉益謙的原藏品。 戴志康則花巨資打造證大現代藝術館。全球網羅各類藝術品,在戴志康的微博中,關于藝術品的言論遠超股市。
保利、嘉德、翰海和匡時近兩年公開拍賣記錄顯示,幾乎所有的頂級拍品都被那些在資本市場呼風喚雨的財團或資本大佬所買走,而這些人顯然以短期投資為主,根本目的是以更高價出手。(戴志康曾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否認通過藝術品賺錢。)
然而,對于普通人而言,藝術品投資是專業性和入場門檻都很高的投資。于是藝術品基金就介入了。
跟陽光私募不同,即便同在信托平臺發行,藝術品基金的投資顧問也有遠高于前者的收益率。
陽光私募的投資顧問一般可以提取收益的20%作為報酬,而據邦文投資的謝尚晉藝術品基金的業績提成沒有低于20%的。
以“非凡理財——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基金為例,該基金雖然最終獲利為25%,但是其毛利率是很高的。該公司董事長黃宇杰透露了其投資組成以及一些品種的收益的情況:這款理財產品分為中國書畫及中國當代藝術,其中中國書畫占62.5%,中國當代藝術(油畫、雕塑)占37.5%,獲得的毛利潤百分比分別是39.2%和60.8%。其中一件林風眠的《五美圖》,投資成本為560萬元,1年后的凈收益295萬元,年化收益率為53%。另外一件八大山人《仿董巨山水》投資成本 286萬元,5年后的凈收益為2024萬元,年化收益率為142%。
綜合下來,該基金在提取業績報酬前的收益率為47.3%,考慮到該基金持有人最終獲得的收益是25%。那么邦文投資提取的利潤占全部利潤的比例高達47%。
有更多的藝術品基金并不采用固定收益率來提取業績報酬,而是采取累進收益率來提取。這意味基金賺得越多,提取的比例就越高,有的可能提取凈利潤的一大半。
如此賺錢的買賣,難怪傳統藝術品領域的各路人士都閑不住了,紛紛發行藝術品基金。用益信托工作室的研究員雷文文認為,當前低迷的股市和樓市流出的資金也支撐起藝術品基金的繁榮。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