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方式則因具體的電子商務戰略而定。優衣庫由于線下門店擴張不快,其線上的銷售量與實體門店的收入同步增長,錯位競爭大幅減少了線上與線下的摩擦。李寧公司的情況則有所不同,線下渠道已相當完善,那就必須保證線上價格體系的穩定。其辦法目前看來是有效的:在進軍電子商務的初期就規范了零售價格體系,將非官方的網上銷售都納入自己的監管范圍,與B2C平臺簽約、收編淘寶C2C賣家,從而掌握價格控制的主動權。
目前看起來,傳統品牌廠商在探索電子商務時,為了調和線上與線下矛盾,還比較謹慎。“我們沒有生存的壓力,不需要激進。”據趙楊陽介紹,七匹狼針紡在對網上的商品進行定價時,一般走原有商場渠道的產品價格降幅會比較高,超市渠道的則低一些。像李寧、達芙妮等品牌,主流商品折扣大多在7折左右,加上運費可能和實體店差不多;新品與線下渠道的差距更小,有的會留出一段緩沖期,過季的商品則可以大膽一些。在Cye.com.cn具體操作時,還有不少小竅門:多樣屋的鄒學海就發現,雖然品牌商都有很多特價商品,但把特價商品直接拿到網上傾銷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加盟商5折拿貨,但你在網上4折傾銷,他肯定不爽。”鄒學海說。而一旦開始殺價,品牌商永遠不是淘寶小網店的對手。鄒學海在8個月的探索中發現,“積分”更加實用:買正價商品滿100元積累10個積分,10個積分又可以兌換一件原價100元的特價商品,“省得大家折扣疲勞”。
無論采取什么方法,線上與線下的矛盾是品牌商必須面對的問題。趙楊陽此前負責七匹狼針紡在華東的線下銷售,在他看來,公司早已開始的銷售通路細分使得這種矛盾有所緩解。“每個經銷商都劃好了一塊地盤。”趙楊陽說,“電子商務作為新興的渠道當然會沖擊他們的銷售,不過反過來說,一個經銷商做家樂福,另一個做沃爾瑪,他們之間也會有競爭。”依波的陶立同樣比較樂觀,因為其網上商城目前還不以盈利為目標,他認為線上和線下更多的是相互促進的關系,“這個網站最重要的作用是推介品牌和產品,對實體通路也是一種支持。”
供應鏈之變?
劉爽把“WEB端是表現,供應鏈是核心”放在自己論壇簽名檔的第一行里。在投入巨資改善供應鏈之后,京東商城的成本控制與運營效率為人所稱道。而大多數已在線下確立優勢的傳統品牌商們,從采購到物流都有了完整的體系,但優勢也成為問題:進入電子商務之后,供應鏈是變還是不變,怎么變?
成立單獨的電子商務公司,獨立庫存、獨立核算的效果固然好,但理想與現實總是存在差距。“新建一個倉庫沒那么容易。”鄒學海的建議是,前期還是先利用原有的倉儲系統,對銷售量有基本的預測之后再考慮獨立,“倉庫到底建多大?到底壓多少貨?放得少不符合網絡的長尾效應,放得多又占用流動資金,這是個巨大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