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這稱做Facebook效應吧。在此之前,投資者還非常熱衷于向快速發展的互聯網創業公司投資數百萬美元,無論這家公司是否盈利,甚至無論它是否有未來盈利的計劃。但是在Facebook曲折上市,以及Zynga和Groupon上市后遭遇挫折之后,風投資本家進入了吹毛求疵、更加挑剔的階段。
風投公司Battery Ventures的早期投資者布萊恩·奧梅利說:“過去,企業家并不需要真正的盈利戰略,他們可以依靠不確定的營收,因為獲得的投資就是他們的營收。他們可以依靠投資,而非用戶來支撐自己的創業公司。”
創業公司后續融資困難
年輕的創業公司已經開始感受到手頭拮據。市場研究公司CB Insights對2009年以來美國境內科技創業公司獲得的種子輪融資進行了分析,發現獲得天使投資人投資的1000多家創業公司今年普遍感到無依無靠,因為風險資本家拒絕了他們的融資請求。因此,10億美元的天使投資金額將從中蒸發。
雖然這種慘狀不能與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時相提并論,當時僅納斯達克就損失了3萬億美元,但這足以令互聯網投資者和企業家感到惆悵。CB Insights預計,互聯網企業公司將受到最嚴重影響,因為他們比企業和硬件公司獲得了更多的種子輪資金,但是在獲取后續投資方面面臨著更大的困難。
部分問題可以用簡單的數學來解釋。天使投資人通過小額的資金扶持企業,通常投資額不超過150萬美元。但是要想發展一家公司,企業家最終還是需要代表基金會等機構的風險資本家進行投入。雖然愿意簽寫支票的天使投資人數量增加,但是活躍的風險資本家數量卻在減少。
除了錢,還有其他瓶頸
但CYE投資者稱,這并不是唯一的瓶頸。早期投資公司SV Angel的風險資本家大衛·李(David Lee)說:“創辦一家公司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容易,但是發展一家公司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困難。”
硅谷企業家大衛·奧·薩克斯去年以12億美元的價格把Yammer出售給微軟,去年8月他在Facebook上發布文章,對這些挑戰進行了總結。
“在我看來,硅谷正在走向末路。”薩克斯表示,“現在要想創造一家全新的成功企業”,企業家必須找到一種“遠離大型互聯網公司關注”的理念,要想吸引后續的資金,新公司還必須證明自己的價值不到500萬美元。除此之外,如果互聯網巨頭注意到他們正在做的事情,他們還必須“能夠抵御這種攻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