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的眼球經濟只有17分鐘,這是總的平均數(shù),也即平均每個網民在電子商務網站會停留17分鐘。淘寶商城、京東商城,如果我們真的把它們?yōu)g覽的時間拿走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其他的網站所拿到的流量就會很小。
而用戶停留在網站上的有效購物時間減少的同時,電商的轉化率卻普遍不是很高。
從訪問到購物車,平均來講,100個人進來,只有4.5個人把東西放到購物車,有96個人不會把東西放到購物車,那這96個人干嗎呢?
另外,我們可以看到,京東商城下單到在線支付的百分比是29.4%,凡客誠品是29%,一號店是8.3%。
追尋流失客戶購物行為特征
先讓我們看一下圖五的數(shù)據(jù)。
圖五這個數(shù)據(jù)藍色部分顯示的35%,是指只有35%的人是今天來、今天買的;65%的人是以前來、今天才買的。這里的65%說的是新客戶,不是老客 戶,新客戶今天來到這個網站,今天就買了。從下往上第二格紅色,是昨天來、今天買的客戶;綠色的是2-6天前來的、今天才買的客戶;最高的那個橙色是21 天之前來的、今天買的顧客。當然,這個數(shù)據(jù),每個行業(yè)都有差別,不完全一樣。
從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客戶從訪問頁面到最終付款,所用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有的用戶是第一天下單,隔了一個星期才付款。尤其是一些非標準、無品牌的產品,消費者比價情況普遍,導致從訪問到下單購買時間更長。(我為此訪談過部分國內電商,數(shù)據(jù)基本一致但百分比不一樣。)
所以,電商業(yè)者會發(fā)現(xiàn),當天來到網站的人不能完全用漏斗(圖六)來看,因為他來之前壓根就沒想買你的東西,他只是過來看一下這個產品便宜還是貴。面對這樣的顧客,你就更需要知道他們到了網站之后做了什么事情。
首先,網站可以問,客戶在下單之前瀏覽過哪些頁面和產品,他的瀏覽歷史非常重要。
其次,要了解清楚,正在網站上瀏覽的客戶,哪些是明確要來買東西的,哪些只是隨便來逛逛的,以及他們從什么入口進入;
第三,沒有購買的用戶,到底看了多少產品頁,多少放進購物車沒有付款,多少是一個產品頁都沒有看的;
第四,多少客戶把產品放進購物車隔天才付款的。
此外,非常重要的是,客戶登錄網站首頁之后,除了有40%的彈出率之外,剩下60%的用戶分別是從搜索、分類購物和引導購物等渠道進入,作為電商來講,應該了解他們從哪個渠道進入到產品頁面、三個渠道進入之后付款的比例分別是多少,從中找出問題所在。
這一思路與網站整體的架構相關,目前國內關注還比較少,但是先可以嘗試用這個思路去看存在的問題。
最后,最想告訴讀者的是,用這些簡單的方法,就能知道沒有付款的消費者的購物行為,只有了解他們的購物行為特征,才可以讓這溜走的99.5%的用戶產生付款,從而提升網站轉化率。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chuàng)業(yè)者、創(chuàng)業(yè)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chuàng)業(yè)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