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稱這是中央政府送給香港特別行政區兩份大禮,但在我看來,這是使香港建筑設計業起死回生的雪中之炭。我們公司就是那個時候正式進入北京的建筑設計市場。”楊先生說。
記者了解到,自2000年12月建設部頒布《建筑工程事務所管理辦法》以來,香港建筑事務所便已開始和國外建筑設計機構一道大舉搶灘內地市場。不少香港建筑事務所通過與內地設計院合作,打入內地市場。
“‘CEPA’協議對香港放寬了17個行業市場的準入,其中位列第五的就是建筑及房地產,它充分體現了‘自家人’對‘自家人’的關心和扶持,有足夠的理由使得香港的建筑業同行們為之振奮。”著名建筑專家、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科協副主席陳祥福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在他看來,“CEPA”簽署后,香港建筑業取得了比其它服務業更多的成果。香港建筑業得以“早著先機”,比其它外資公司更早及更容易進入內地市場,香港建筑師得以在大陸市場找到更多商機。“面對如此的優惠政策和巨大的市場,他們沒有理由不過來發展,沒有理由不從中得到實惠。”陳祥福說。據了解,去年,在CEPA簽署三周年之際,內地與香港建設行業專業人士資格互認工作取得突破。目前,已經有五個專業簽訂了互認協議,即房地產估價師(即香港產業測量師)、建筑師、結構工程師、規劃師,以及造價工程師(即香港工料測量師)。
“CEPA”的實施,為香港建筑設計等服務行業開始大張旗鼓的內地之旅帶來了發展機遇。據香港貿發局統計,目前香港建筑師承接的中國內地項目,占了香港建筑設計服務輸出市場份額的60%以上。
大批香港的建筑設計公司進入內地,設計建設了許多大型項目,如香港王董國際有限公司建筑設計了上海廣場、嘉華中心、不夜城二期等;香港協興建筑(中國)有限公司在中國的上海、北京、廣州、順德、蘇州、大連、沈陽等多處城市總承包大規模的工程,承接的工程合約總值為港幣50億元。
“背靠內地廣闊的建筑市場,我感覺很踏實也很有信心。如果說香港回歸之前,我們的感覺更多的象‘孤兒’一樣,那么我們現在更多的是‘有家’的感覺。”陳祥福說。(牛建宏)
香港旅游業:內地游客10年增長475%

7月1日,以“火樹銀花慶回歸,香江十載萬象新”為主題的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大型煙花匯演在香港維多利亞港舉行。 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攝
旅游業是香港四大支柱產業之一,與其他產業的發展有著環環相扣的關系。香港回歸10年來,隨著內地放寬出境政策,內地游客已成為香港的最大旅游客源。
1997年,內地訪港旅客占訪港總客量的21%,2006年已增加至50%。在香港過夜及即日往返的內地旅客的消費額占本港旅游業總收益的比例,也由1998年的29%增加至2006年的56%。無論是旅客數量或在港的消費額,內地游客已在本港旅游業中扮演重要角色。
|